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投刘备:谨慎选择老板(1/1)
赵云给我们的第一个启发是年轻人是可以跳槽的,但要在开始工作五年之内跳槽,不要工作了十年、二十年再跳槽。
赵云文武双全,一开始是在袁绍辖下,因为发现袁绍没有救国救民之心,于是转投公孙瓒,但是公孙瓒也并不重用他。
老来慎选徒弟,年轻慎选师傅。年轻人找错了老师会很糟糕,师傅很热心,什么都教,学生又没有选择能力,师傅教错了,学生也就一路错下去了。师傅老了的时候,徒弟正好年轻力壮。这时候要谨慎选择徒弟,选择那些品性好的人。师傅教徒弟经常会留一手,但如果徒弟诚心诚意对待师傅,师傅临终会把那“一手”教给他。
赵云当时觉得跟着公孙瓒恐怕也没什么出息,于是想再投明主。所以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的前五年,如果感觉不对劲,我鼓励跳槽,但是不能为了钱而跳槽,要为了选择好的老板而跳槽。二者的动机不一样:为了钱而跳槽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很容易会被金钱引诱误入歧途;为了找到可以终生付出的老板而跳槽,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值得鼓励。
什么样的老板是好老板?赵云会选择刘备,因为他觉得刘备经得起考验:首先,目标正确。一个老板如果目标不正确,跟着他也是要倒霉的。其次,眼光长远。不是只看见眼前利益。再次,胸襟宽广。很多老板会嫉妒下属的才能。刘备如果有嫉妒心就活不了了,因为他的武艺远不如关羽、张飞,才能又不如诸葛亮。
赵云看到刘、关、张三兄弟处得这么好,觉得刘备有容人雅量,有正确目标,有长远眼光,所以才会选择投奔他。当然,投奔刘备也需要机会,如果没有机会,想投奔刘备也不行。
公孙瓒跟刘备是同学,都是当时很出名的老师卢植的学生。这样一来,赵云和刘备就有了见面的机会,而后赵云给刘备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可是赵云不能立刻跳槽,即使他真的立刻跳槽了,刘备也会不好意思收,所以他们心照不宣,等待着机会。
后来,赵云的哥哥往生了,赵云趁机跟公孙瓒说要回家吊丧。刘备知道他这一去一定不会再回来了,就跟赵云说:“我们后会有期。”赵云说:“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恩德。”两人心里有数,这叫默契。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果真的诚心诚意相处的话,是会有默契的。如果两个人相处很诚恳,不需要把什么都说明白。
赵云回家奔丧以后就没有回公孙瓒那里,也没有马上投奔刘备,因为还要等待机缘。刘备三兄弟被曹操打散了,关羽去了曹操那里,张飞不知道去了哪里。后来因缘巧合,在关羽去找刘备的路上遇见了张飞,再后来又遇到了赵云,这是赵云出现的最好时机。三兄弟一直在一起的时候,赵云如果来投奔刘备,那他就是个外来的人,难免会被排斥,而在刘备落魄时候出现,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很多时候急事要慢做?就是要等待时机,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能够水到渠成。赵云是在刘备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投奔而来的,关羽跟张飞也就自然把他当成兄弟来看待。
不想错过《曾仕强品三国:一本书读懂三国背后的职场江湖》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