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33、言之为物也以多信(1/1)
原文
听不参,则无以责下;言不督乎用,则邪说当上。言之为物也以多信,不然之物,十从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奸之食上也,取资乎众,籍信乎辩,而以类饰其私。
——《韩非子》译文君主听话不进行检验,就无法责求臣下;不考察言论是否有用,臣下就会用邪说迎合君主。言语这种东西,重复得多了,容易使人信以为真。对本不真实的东西,听十个人说,自己就会产生疑惑;听一百个人说,自己就会倾向于相信;听一千个人说,自己就会确信不疑了。口才笨拙的人说的话使人心疑,善于辩说的人说的话使人信任。奸臣危害君主,得力于人多;凭借辩说而取得信任,用类似的事例来掩饰奸私。
法家智慧故事在韩非子眼里,语言的东西说得多了就会有人相信,西方有句谚语“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这与韩非子的这句话异曲同工。谎言之所以有人相信是因为谎言中契合了某些人自私和欲望,被利益或者是骄傲自满所蒙蔽。无论是君主还是现今的人们都要明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言辞的唯一途径。
秦武王为了向东扩张,窥伺周室,当时周室由韩国保护,于是派遣大臣甘茂前往魏国缔盟,准备连手攻打韩国。甘茂完成联魏任务返国时,秦武王亲自到咸阳城外的息壤迎接甘茂,并请甘茂领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此时甘茂却向秦武王建议不要攻打韩国。
秦武王感到奇怪地问甘茂是何原因?甘茂于是向秦武王分析宜阳的地形易守难攻以及韩国在此多年所累积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秦军在缺乏山川险要保护的状况下,行军千里去攻打宜阳,难度相当高,倘若久战不下时,国君难免会听信谤议而生疑心。
甘茂说:“孔子的高徒曾参和母亲住在费地时,此地有一人和曾参同名,某一日杀了人,被当场活捉。巧的是,曾参不在家。第一个对曾母说,‘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曾母正在织布,听了这话,表情平静,回道:‘我儿子不会杀人的。’第二人又来,神色恐慌,说‘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已经被捉住,可能要连累你。’曾母继续着手里的活,回道:‘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不久,第三个人来到,大叫着,‘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官差正在审问他,家中还有什么人,你还不快点走!’曾母停了手中的活,但还是毫无底气地回了一句:‘我儿子不会杀人吧。’第四个人来到,消息已经成了:‘你儿子杀了人,官员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曾母想都不想,转身冲进屋,从后窗户跳出去逃跑了。”
甘茂又说:“以曾参那么贤孝之人,以及曾母对儿子的信任,因受同名之累在连续三人指称曾参杀人之后,曾母也不得不信,并‘投杼’越墙而跳。臣以一个客卿的身份在秦国任事,贤孝不如曾参,国君对我的信任亦不如曾母对曾参的信任;倘若久攻宜阳不下时,在国君面前对臣提出质疑的恐怕决不只三人,到时国君恐怕就要如同曾参母亲一样‘投杼’而去了。”
秦武王说:“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不会听信他人的闲言。我愿意与你在此立誓。”于是与甘茂在息壤立下盟誓以表明自已对攻韩的信心。甘茂于是率军攻打宜阳,五个月都未能攻下,此时樗里疾与公孙衍果然在秦武王面前议论甘茂之不当。秦武王于是召回甘茂并予告诫,甘茂回答道:“请问息壤之约还算数吗?”秦武王似有所感地说:“算数!”因此再度增援兵马支持甘茂。于是甘茂果然将宜阳攻下。
不想错过《传中华智慧,品百家名言——刚毅不屈的法家》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