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一章(1/2)
看到玄武眉头紧锁的样子,那人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是不是很疑惑皇上为什么会很在意孙之獬这个人”
玄武转过头看着他:“我都不知道,难道小海你会知道?”
小海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头一甩,脑后的鞭子被他抓在手上,看着眼前不伦不类的鞭子,小海义愤填膺的道:“大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叫孙之獬的可是个大人物!”
孙之獬是前明天启年间进士他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
孙之獬拒绝崇祯的做法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
这年八月,朝廷“削孙之獬籍”,让他回乡居住。
清军入关以后,孙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
当大清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可是孙之獬却标新立异,为独得大清欢心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
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
那年是顺治年间,多尔顿权倾朝野,他的弟弟多铎自然也高人一等,当他看到汉臣孙之獬穿满服剃辫子的装扮时,他故意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高声问道:“想我大清现在的基业都是由我和我哥哥打下来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我都认识,可是唯独眼前这位大人看着陌生,多铎我有眼不识泰山,还不知道这位大人的名号”
那多铎当时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豫亲王,虽然当今皇帝是他的侄儿,但是顺治看在多尔衮的面子上也得让他三分,更别说两班的大臣了。
要是旁人听到多铎这么问还不老老实实的回答?可是孙之獬也不知是不认识多铎还是居功自傲,他的回答傲慢的很。
孙之獬抬起头看着多铎:“本官是朝廷命官,你是何人?竟然不认识我!”
听着他一副小孩子的语气,显得很滑稽,大臣们哄堂大笑,孙之獬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极力破灭他们的笑声,可是越欲盖拟彰就越显得滑稽无比。
多铎笑了一阵,打趣道:“你是朝廷命官,我也是朝廷命官,那我怎么不认识你?你不会是汉人故意剃了我满清勇士的鞭子故意冒充的吧?”
说完,又是一阵满堂哄笑,如果仅仅是剃了辫子的满臣跟着笑也就算了,就连汉臣也跟着起哄,臊的孙之獬当场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孙大人你找什么呢?是不是在找你之前剃光的头发呀!”
“是啊,是啊,是不是在找你之前剃光的头发呀!”
众人随着多铎的起哄声一起嘲讽孙之獬,他有心想要反驳几句,无奈他们人多势众也没人替自己说话。
孙之獬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便也不再多说什么,自讨没趣的他,悻悻然走回汉班。
可是刚入列就让一个汉臣给挤了出来,孙之獬心道:我不能得罪满臣还不能得罪你吗!
孙之獬刚要和他讲理,就看到那些汉臣都齐齐的瞪大了双眼看着自己,他吓得赶忙缩起了脑袋。
汉臣不让他入班,满臣又不容他,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退了朝回到家中,路上,还有梳着前明头饰的汉人对他指指点点,骂他是卖国贼,这让孙之獬愤愤不已,但又不能反驳。
不仅如此,他阿谀逢迎清廷更是让他全家受辱,他气不过,心道:既然你们不让我好过,那你们也别想活,都得死。
他让家人准备好了宣纸磨好了墨,在纸上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劝谏书上表给多尔衮,文章阐述令让汉人剃发留辫的好处,一来利于统治,二来可以征服人心。
本来早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尔衮便顺势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六月间,下达剃发令。
清军所到之处,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
令出行随,到处可见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见一个捉一个,强行头部四周剃发,留金钱鼠尾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人们有多恨剃发令就有多恨孙之獬,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首创剃发的罪行,然后斩首市曹,暴尸通衢。
“后来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讨论抚恤之事。马光辉及建议,孙之獬已被削去官籍,不应当给予抚恤。顺治帝最后采用了马光辉的建议,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清宫谍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