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一部分 包在纸里的火(1/2)
3.两个优柔的男人
此时,司马玮正在担任都督荆州诸军事(两湖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要想参与宫廷斗争,首先得到京师洛阳来。
于是,司马玮请求朝见自己的白痴哥哥晋惠帝。当然,白痴皇帝朝不朝见的意义不大,来朝见皇帝不就是拜会朝廷的实际负责人——杨骏嘛。司马玮一向以勇锐出名,杨骏多次都想结交,苦于没有机会,听说司马玮自己要来拜码头,马上答应,真是优柔啊。说到这里,发句感慨,心不硬就不要干硬事。
司马玮来了,反对杨骏的联盟内外合谋,大兵压境,杨骏一下子乱了方寸。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主簿(当时朝廷大官才有的属官,类似秘书长,杨修就给曹操当过主簿)朱振给他出了个上上策,咱们这么多人,烧掉云龙门(魏明帝曹睿所建,高大宏伟,烧了它有向宫里的贾南风示威的意思),带上皇太子进宫,把叛党抓住,事情不就摆平了。不知道朱振有没有说清楚,这既是上上策,还是唯一策,除此之外,死路一条。杨骏说了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云龙门,魏明帝所造,功费甚大,奈何烧之。”大祸临头还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不知那些破坏文物的人看了作何感想。
时间推移,战机万变,杨骏失去了最后自救的机会,宫里贾南风的兵主动出击,孟观一马当先,杨骏及手下先后被抓,而且统统被灭了三族,数千无辜亲属陪杨骏共赴黄泉,皇太后杨芷也受牵连被废。
杨骏没了,朝廷的事还得有人管。几相权衡,另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被推上前台,司马亮回来了。我不想再写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反正他回来主政从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举两个例子吧。我记得小时候有些学习好但不太有人缘的同学当上班干部,首先要做的就是请班里的“各路诸侯”吃个棒棒糖啥的,要是以后遇到啥管不了的事,最起码这些有发言权的人不会挑头反对。
司马亮主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诛杀杨骏的名义,给八十一位都督、将军们封侯。要说论功行赏也没啥,关键是封赏的人挺多,没受封赏的人难免会有意见。
当时的名人、担任御史中丞的傅咸专门写信劝说他,意思是封这么多没啥贡献的人当官,那些平时还干了点事的人心里怎么想,还专门用孟夫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例子论证,然而这位性格柔和的人此时却刚硬了一把,压根没听。
请过棒棒糖,司马亮感觉这下班干部当稳了,于是开始专权了,尤其是提拔了一个姓夏侯的亲戚。和那些小学同学里的班干部还真像,自始至终自己没把自己当外人,还想安排死党当学习小组长。好在司马亮有位实打实的好朋友——傅咸,这时他又来劝了,意思是杨骏稍微专权了点,在贾后的煽动下,就成了众人痛打的落水狗,你兄弟屁股没坐热,就比他还玩得大,这不合适。当上班干部的司马亮自然更听不进去昔日朋友的话,打了哈哈。
当然,这些都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又是那个丑皇后。杨骏倒台后,贾南风的堂兄、堂舅、外甥等一干亲戚全都进入朝堂和司马玮、以及晋惠帝的堂弟东安王司马繇等皇室成员一起干预朝政。由于司马亮这个家当得太软弱,自然手下这班人个个强悍。尤其是司马繇,作为诛杀杨骏的主力,杨骏刚死,司马繇就开始给众亲信分官许愿了。加上平时在朝堂上还有点专横霸道,他的哥哥司马澹每天都在司马亮面前说他的坏话(兄弟阋于墙,古来如此啊),司马亮就把他革职流放了。
此消彼长,司马家的势力摁住了,贾家自然起来了。尤其是贾南风的外甥贾谧,虽然人很霸道,但对文人非常友善,当时有号称“二十四友”的一帮文人集合在他周围,这其中不乏名人,如潘岳、陆机(连千古才子王勃都用“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形容人会写文章),还有石崇(就是特别有钱的那位,有个情人叫绿珠)、左思(有《三都赋》传世,文章连陆机都服“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等等。
也不怪司马亮对自家人不客气,和他同在朝廷辅政的这些皇室子弟确实都不咋地。大凡能打的人,脾气都不太好。执掌帝国军权的司马玮干架是把好手,但有个习惯“刚愎好杀”。司马亮就想把这个侄孙打发回楚国去,司马玮一看形势不妙,连忙抱上贾南风的大腿。这位丑皇后对美男子一向情有独钟,更何况是像司马玮这样英武过人的年轻人,当即给他加封了太子太傅,争得了留京指标。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说明小人物不可小觑。司马玮手下有个叫岐盛的舍人(大官的属官,为近侍),是在杨骏倒台的时候见风使舵跑过来的,和司马亮一同执政的太保卫灌一向瞧不上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几次都想找他麻烦。岐盛便联系了几个人,打着司马玮的旗号,一起跑到贾南风面前,说司马亮、卫灌他们几个想废掉晋惠帝。刚好贾南风对这两位执政老是碍手碍脚也早已不满,就以傻皇帝的名义给司马玮下令,让他消灭这两人。
司马玮本来还没这么大胆量,一看有圣旨,那股暴脾气一上来,立即率军捉拿司马亮和卫灌。生死关头,司马亮手下有人劝他,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犄角旮旯里的英雄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