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三部分 可以燎原(1/2)
11.思想有多远,刘渊就能走多远(三)
但从刚才那句话也可以看出,刘渊是个很讲忠义的人。
作为当时中原士族不齿的胡人,刘渊的表现要比当时绝大多数见风使舵、骑墙观望的所谓名士强。
司马颖本来就是“智昏”,加上事情紧急,犯了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封刘渊为单于。
单于在匈奴语中什么意思?就是皇帝!刘渊这下算是造反有理了——是你让我当皇帝的。
回到山西离石,手下以刘宣为代表的一干人等,正式向他上了大单于的尊号。
要不怎么说刘渊人品不错,他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帮助司马颖。
怎奈司马颖比刘渊预计的还要差,匈奴兵还没到,司马颖已经败退了。
刘渊一方面大骂司马颖是奴才,一方面准备继续派兵南下进攻鲜卑、乌桓。
但刘宣出来劝了,大意就是,你对晋朝已经仁至义尽了,再说他们对咱们怎么样?把我们当小二一样使唤,现在他们司马兄弟打得你死我活,这是上天让我们露脸的时候。鲜卑、乌桓和咱们一样都是胡人,这是咱们可以联合的朋友啊,干嘛要打他们呢。咱们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大业就要在你手里复兴了!
刘渊采纳了刘宣的意见,说了句满怀豪气的话,大丈夫当像刘邦、曹操那样干一番大事,呼韩邪单于算个什么。
刘宣等众手下听了无不欢呼,有这样的雄主,该是咱匈奴人出头了。
这一年还是晋惠帝司马衷永兴元年(304年),十月,在李雄称成都王之后,刘渊在离石附近的左国城正式宣布建国,国号用的是让匈奴人感情最复杂的“汉”。
这是个和他们约为兄弟之邦的国号,这也是一个一步步把他们踩在脚底的仇人。
当然,正式理由是汉朝哥哥没了,匈奴弟弟接班,冒顿子孙又几乎都是汉朝公主生的。舅舅家没了,当外甥的继承也不是说不过去。
不过和多年以后的朱元璋有点相像的是,刘渊只称汉王,不称皇帝。在这段五胡十六国的历史上,这是个需要记住的事件,胡人第一次在中原亮出了国号、建立了国家。五胡十六国从这一天就算正式开场了。
刘渊接下来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不但骁勇善战,长得很帅,而且还很有政治头脑。
自己的匈奴血统,本身对少数民族就有吸引力,这个不用说;关键是占人口主体的汉人,这个要把他们拉过来得好好想想法子。
这就是“汉”这个国号的妙处:汉朝统治中国410多年,至今中华民族的主体仍称汉族,在当时汉朝灭亡不过80年、刘备还在四川弄了个小汉朝的情况下,老百姓对汉朝感情很深,很多人还认为曹操、司马懿都是靠耍诈才夺得天下的。
所以刘渊不但采用了这个国号,而且还把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直至刘备的儿子蜀后主刘阿斗,统统请进太庙,拜成祖宗。
一时间,周围的胡、汉各族人纷纷前来归附,很多当时河北、山西一带的名士纷纷入朝为臣。
树虽不大,已然招风。当年十二月,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派兵讨伐刘渊。
事实证明,晋帝国诸王公的军队打内战还凑和,干正事还真不行。
在山西文水一战,司马腾所部大败,被迫撤离并州。刘渊派兵攻取山西中部的绝大部分州县,渐渐有了根据地。
在最开始的这些战斗中,刘渊的本家侄子刘曜暂露头角。
和本家叔叔刘渊一样,刘曜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难忘(不是不错):
身高1米9,垂手过膝(这是史书上记载很多的圣人像,刘邦、刘备什么的都是这样,但怎么感觉都像大猩猩),年纪不大,长着白色眉毛(莫非是白化病?),眼睛发着红光(更像白化病了),胡子很稀松,但长得可以够到膝盖。
和刘渊父子一样,也是文武兼备,而且刘曜更胜一筹。
因为他不但清高,而且喜欢把自己比作战国时期帮助燕昭王差点灭掉齐国的乐毅,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的萧何、曹参。
当然,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大家听了他说的估计会哄堂大笑。小小年纪,口出狂言。
但和他一样不俗的刘聪却认为,刘曜把自己夸得不够,像刘曜这样的,至少也是和光复汉朝的光武帝刘秀、白手起家荡平天下的曹操一样的人。
既然这位了不得的本家弟弟这样说,刘曜也就学着他们父子去都城洛阳游学。
只可惜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估计是有点冲动火爆,他竟然犯了死罪,一直逃到朝鲜才算松了口气。
看来刘曜不但当过“北漂”,还是“海归”。
我总感觉写史书的这些大家们和我有一样的英雄情怀,对英雄的描写总是那么的唯美。
刘曜本来是犯了罪,怕别人抓他,可史书记得却是,刘曜自己感觉相貌不俗,怕惹人旁嫌,逃进大山去隐居。
更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犄角旮旯里的英雄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