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256章 借翟兵 惩郑国(1/2)
死亡可以让很多人清醒,介之推的焦炭一般的骸骨也起到了这个作用。
晋文公突然大哭起来:“都是寡人之错,千古以后,寡人要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了。你们把他母子好好安葬了吧,还有,把这绵山改名为介山,山下五里之内的田地,都作为介之推的祭田吧。魏犨,这事,就由你来做,如做得有半点差池,休怪寡人无情。”
放火烧山的馊主意是魏犨出的,当然晋文公点了头,所他也无法直接拿魏大愣子出气,只好让他来苦力。
魏犨哪肯说不干,只好苦着脸接受了任务,吩咐手下去运作去了。
后来人们将这周边地区设置为一个县,取名介休县,并有相关纪念亭子,也算是对介之推的一个评定,大家对他的精神,还是比较认可的。
更重要的是,当年火烧绵山之时,正是农历三月上旬,晋国人为纪念介之推,在晋文公和赵衰等人的推动下,将这三天定为一个纪念日,规定每年到了这三天,全国人都不得生烟火,人们可提前准备了食物,同时隆重为介之推举行祭奠活动。
老百姓对介之推这样品行高洁的人当然更为推崇,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插上柳树,因为介之推是死在柳树旁边的,人们认为他的魂魄依附到了柳树上,所以插柳以招之推之魂。也有些人走到野外,泼一碗水饭,摆几个果子馒头,烧一摞纸钱,燃三柱香,表达自己对介之推的崇敬。
这个节日,后来推广到了全华夏,咱们今天,就有了一个固定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后来有诗人为他写了一首诗,也算是一种祭奠吧,那诗是:羁绁从游十九年,天涯奔走备颠连。食君刳股心何赤?辞禄焚躯志甚坚!绵上烟高标气节,介山祠壮表忠贤。只今禁火悲寒食,胜却年年挂纸钱。
这件事办好之后,晋文公一心扑到了国家的治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利的措施,任用人才,减轻税赋,推动商业发展,大搞经济建设等等,晋国很快勃蓬的振兴起来,呈现出了一种繁荣昌盛的景象。
操行上等,治国上等,这影响力也快速漫延开去。
洛阳的周家天子周襄王,感觉到自己需要对这一个新兴的势力做点什么,于是派太宰周公姬孔和内使叔兴,到晋国去给晋文公一个王国级的封命,什么东东。
授权晋文公有侯伯之权。
这有什么用呢?即可以代表大周王朝行使一些超出晋国本身职权范围内的事,有点江湖带头大哥的味道。
而当时,合法的得到认可的带头大哥还是齐国,虽然齐桓公挂了,但并没有一个能接替他的势力出现,而这时,晋文公像一颗新星,冉冉的升了起来。
齐桓公所领导的齐国的存在,保证了大周王室高大上的领导地位,虽权威有些损,但资格却没人敢怀疑,谁怀疑,小白同志就发兵揍他丫的。
可现在小白同志不在了,谁能成为大周王室的新的依靠,显然,晋文公成了更佳的人选。
太宰周公姬孔和内使叔兴的这一次赴晋,其实就带有一个考察调研的任务。
晋文公人老成精,对周王室的这种心态揣摸得非常清楚,对待两位上面来的特使,那是招待得百般的周到。
姬孔和叔兴在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之后,返回洛阳,对周襄王报告道:“晋侯一定会成为诸侯之间的霸主的,咱们不能不跟他搞好关系啊。”
然后递交了详细的调研考察报告。
周襄王在细读了考察报告之后,决定积极与晋国靠拢,而从此对齐国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话分两头,当时中原地区的郑国实力不济,只能朝齐暮楚,见齐国衰落,就急忙去抱住了楚国的大腿,不再跟中原诸侯们来往了。
这还不算,其领导人还依仗着楚国这个大靠山,玩起了狐假虎威的把戏。
“来人,集合军马,咱们去讨伐讨伐一下滑国。”
郑文公大呼小叫。
为毛,郑国东北边上的小滑国不肯跟他当小弟,反而去投靠了卫国,这让郑文公觉得很没面子。
滑国领导人听到郑国要采取军事行动,掂量了一下卫文公那边,貌似保护不了他,立马派人到郑国来,请求郑文公原谅,说是愿意跟郑国一起混。
“既然如此,那就放他一马吧,部队解散。”
哪晓得郑国的部队一解散,滑国又跑到卫国那边去了。
“我拷,尼妹的还真是滑哟!”郑文公大怒,再次集结武装部队,“这回,不把它小滑国打得在地上叫爸爸,咱们绝对不会撤兵。”
他命令公子士泄为总指挥官,堵俞弥为副指挥官,率领大军向滑国杀了过去。
滑国大惊,知道这回没套路可玩儿了,只好向眼前的大哥卫国求救。
卫文公心头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跟郑国在伯仲之间,出兵跟他对掐,没有胜算,于是向周王室中央申诉,请名义上的老大出面,搁平这件事。
周襄王看到还有诸侯认他这个领导,大为高兴,立即派大夫游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两周铁血霸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