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279章 判形势 楚撤军(1/2)
颠颉的挣扎怒骂不满与不甘终于被一柄钢刀终结。
他的脑袋被晋文公挂城门口示众,旁边贴了一张大字报:
“从今往后,再有哪个敢违抗寡人的命令,这就是榜样!”
办完了颠颉,晋文公又问赵衰:
“魏犨与颠颉一起,虽是从犯,但不处理,也不足服众,子余觉得怎么处理他才好?”
赵衰道:“这个么,那就撤掉他的职务,等他今后立功再说。”
魏犨原来的职务是戎右,就是晋文公的一品带刀护卫,展大侠的角色。
这事儿一犯,成下岗工人了都。
冤枉吗?不冤,任何一个领导初初掌权,都存在着一个立威的问题。
谁会成为那一只鸡?这需要上帝给你运气,保证你在出生时大脑没被门夹过。
为什么这一回丢脑袋是颠颉而不是魏犨?
虽同时从亡之人,但显然,魏犨的表现比颠颉更抢眼球。更何况,这事儿还真是颠颉主使。
但咱们换一角度思考,要是这事儿是魏犨主犯,颠颉从犯,晋文公最后会宰谁?
结果依然毫无疑问,还是颠颉。
这位倒霉摧的兄弟哟!
因为,魏犨,比他更有用,至少在晋文公和赵衰等人的认知中。
当过兵的都知道,战争期间,战将不怕受处分,撤职也好,降级也罢,一场战争下来,又可官复原职。
这件事对咱们普通人也应有这样的提示:统治者(领导者)对下属是要求有用,你要有用,即使你有些使他不爽,甚至厌恶,他也会容忍,要是你对他已无用,那就只有呵呵了。
比如《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记载:
韩信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王以镇之。”汉王发书大怒,骂曰“君国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请候,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春二月,遣张良将印立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这篇文章叙述刘邦当时正在倒霉,而小宇宙爆发的韩信请求担任代理齐王,刘邦非常生气,但经张良,陈平提醒,这哥们儿醒悟过来了,马上改变口气,直接将韩信封为齐王。
刘三当时是汉王,汉王封齐王,这事儿本身就很吊诡,不过韩信居然也接受了,而且还一如既往地服从刘邦的指挥,全心全意帮刘邦打天下。
可惜到了刘邦把椅子坐稳以后,却将韩信杀了。
当年我正要用你,就算对你有些不满,也得容忍,后来形势变化,你不但无用,而且可能危及本人统治,所以只好杀你了。
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三代七、八口人,正在家中闲坐,突然进来一个歹徒,手拿砍刀,声言要杀掉一个人,你们说该杀谁?
那时候,不要说手机,连座机也没有,大家面面相觑,反抗是无用的,在场的人手无寸铁,而且绝对不是歹徒的对手,待了一会儿,小孙女说话了:“把奶奶杀了吧!奶奶没有收入,前几年还能做饭,这些年身体大不如前,什么也不能做了,还得别人伺候。”
慈祥的奶奶被乖宝宝轻易抛弃,只是因为她,没用了。
当然,这只是故事,不足信也!
还有一件真事,某老汉年岁已高,在劳改队服刑,这样的人早已失去反动能力,劳改部门想找个能接收他的人。但此君无妻,无子女,找了一些有关系的亲属,谁都不愿意接受。结果只能再领回劳改单位,老汉挺高兴,说:“政府又要下我了。”很可能此君在年轻时对家庭,亲属,社会不但无用,而且有害。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在看官们吸取一个教训:每个人都要力争做一个有用的人,本事不大,没有大用,也要有小用,起码不要危害别人,危害社会。
不过如何来让领导不杀你,这人生,还真的够得思索。
颠颉魏犨二人成了榜样,让其他猴子长教训了:
“这两位将军都是有十九年从亡之功的人,老板说杀就杀了,看来,其他人,得更加听话才是呀!”
作用就这样显著的产生了,马谡同学,你抱怨个啥呢?
再说楚成王熊二一门心思攻打宋国,就算卫曹两人派人求救,熊二都回复四个字:坚守待援!
因为,他不敢分兵啊,宋国有公孙固,公子目夷等一行直臣正将,深得民众的认可,全民皆兵,他一分兵,不单是宋国打不下来,就连曹卫也救不了。
所有他的集中优势兵力击败宋国的考虑有问题吗?没毛病啊。
也由于没有分兵,十天之后,终于打下了缗邑(今山东济宁金乡县),然后乘胜进兵,直接包围了宋国的首都睢阳。
但宋国君民并不承认失败,虽然晋国同样给他们四个字:坚守待援。
宋国主将公孙固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两周铁血霸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