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暴雨连绵(1/3)
大军出发的第二天,天空之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瞬间覆盖了行进的大军,大明王朝的官道基本上都是泥土路,少有砂石路,大雨一下泥土的泥泞让整个大军行进的速度瞬间降了下来。
可怜随行的那些大臣一个个披着蓑衣骑在马上,在倾盆大雨之中不断地向前艰难地行走,胯下的战马更是一走一滑,稍有不慎就会从马上跌下,大雨倾盆道路泥泞,所有的大臣苦不堪言。
不过坐在龙撵之中的朱祁镇确是感觉到十分的舒服,尽管道路还是那样的颠簸,但至少天气不再那么酷热,靠在靠垫上,朱祁镇舒服地享受着宫女的按摩,对于外面的那些大臣的军队,朱祁镇毫不关心。
王振也给自己找了一辆带棚的车子钻了进去,外面的混乱他现在也没有心情去管了,就让大军这样缓缓向前走吧,各个军队就在这样的大雨之中向前缓慢推进,远处的乌云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大雨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才慢慢变小。
大雨过去了,但是小雨还持续不断,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一些年迈的大臣去了后面押运粮草的车上,他们已经没有力气在马上颠簸,有些大臣被雨水这么一浇感染了风寒,这一次行军才两天的时间,就要了这些老臣的半条老命。
北京城兵部衙门,于谦大人看着门外的暴雨心中不禁一阵的焦急,大军行军最怕的就是这样的雨天,道路泥泞难行,军队无法有效的指挥,还好大军现在走的并不远,不过看着天上的乌云,于谦大人的心中总是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因为大雨的原因,每天都来通报大军动向的通信兵今天没有准时出现在北京城,于谦大人良久之后返回到兵部衙门,兵部衙门里面现在只剩下一些看门的军兵,剩下的官员都已经被于谦派遣出去搜集运送粮草的车辆。
运河的岸边,道路十分的泥泞,不过王竑大人管不了这些,不断催动胯下的马匹向前飞奔,自己刚刚走了两个粮仓,这两个粮仓的存粮都不多了,已经开始装船起运,但是这点粮食对数十万大军来说杯水车薪,自己必须要继续向前,催更多的漕粮。
大运河的河面之上大批的漕船正在向南航行,这些都是从通州大仓返航的漕船,他们要去南方的粮仓装运漕粮,这些漕船不断地被两岸的粮仓拦截,装运漕粮然后北上。
这都是王竑的功劳,按照正常的情况,这些漕船都是有着自己规定的粮仓,但是现在情况紧急,不能再按照原来的计划来运送漕粮,必须先将附近的漕粮全都运送到通州大仓。
王竑催着战马星夜兼程不断向前疾驰,每天只能在抵达的粮仓时候短暂地休息一下,然后便开始行程向着下一个粮仓疾驰,身上的官袍早就看不出颜色,浑身上下都是泥水和灰尘。
不过此时此刻的王竑哪里还管得上这些,漕粮就是命令,自己现在必须将更多的漕粮崔上漕船运向通州大仓,就这样运河的岸边王竑大人夜以继日地向南飞驰。
大雨连续持续了三天,天色才缓缓放晴,原本北京城距离大同六百多里的距离,大军正常行走的十天就能抵达大同,但是路上赶上连续不断的大雨,加上大军组织涣散耽误了不少的行程,足足走了十八天才抵达大同城下。
此时瓦剌大军早就得到了大明朝皇帝陛下“御驾亲征”的信息,太师也先指挥着自己的瓦剌大军向北撤退,毕竟大明朝的军队咄咄逼人,数十万的军队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军队,尽管自己的大军能征善战,也先也不敢轻易让自己的军队和明朝三大营的主力硬碰硬。
但是也先不甘心,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带着军队退回草原,自己出使大明的使臣都对大明军队评价极低,自己要借着这个机会仔细的观察一下大明军队,草原上的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接下来就是和大明的争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自己的大军都是骑兵,大明的军队行动缓慢,在机动性上自己的军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也先有这样想法的原因之一,所以瓦剌大军只是向北撤退但是并没有撤走很远。
终于到了大同,终于不再用车马劳顿,二十七万大军加上随行的官员以及民夫在大同城内开始驻扎,皇帝朱祁镇带领着众位大臣来到大同城的城头,放眼望去一片萧瑟,根本看不到敌军的踪迹,这和自己想象的又是截然不同。
看着远处泥泞的道路,看着北方一望无际的荒凉,此时朱祁镇的心中一点“御驾亲征”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现在朱祁镇的想法是,既然瓦剌大军退去了,那么自己就在大同象征性的待几天,然后找个好天气班师回朝吧。
让这该死的“御驾亲征”见鬼去吧,以后打死老子,老子都不玩什么“御驾亲征”了,匆匆的在城头上站了一会,听了听监军郭敬吹嘘了一阵如何在猫儿庄和瓦剌大军激烈交战,朱祁镇听得十分开心,首先在众位大臣面前口头上给了郭敬一顿嘉奖。
朱祁镇进驻到总兵府,其他大臣也都在大同城中安排了住处,就这样远征大军在大同城住了下来,在城头上吹嘘完毕的大同监军郭敬偷偷来到了王振的住处。
和瓦剌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漕运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