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正文 第九十八章 运河南上(1/3)
正统十一年春时任兵部右侍郎的于谦从杭州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出发乘坐官船向着京城出发进京述职,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已经来到了天顺二年五月时节。
北京城外那座孤单的小山包上,郑袖儿一袭白衣站在那里,身边站在自己五岁的儿子,曾经的王朝的柱石就这样孤孤单单的长眠在一抔黄土之下,甚至大明王朝知道这个坟墓位置的人屈指可数。
因为于谦被朱祁镇处死一事,在紫禁城之中孙太后整整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朱祁镇,在孙太后的心中那位帝国的柱石之臣在“南宫之变”发生的那一夜在自己面前的一番话久久萦绕,不能忘却。
英灵已经逝去,大明王朝的朝堂正在发生变化,曾经的忠臣良将不断的冲朝堂之上消失,奸佞宵小不断地出现在朝堂之上,六部尚书尽换,漕运总督王竑被罢免,徐有贞入主内阁首府,大明朝的朝堂之上物是人非!
“袖儿一切都准备好了!岳父已经在码头准备妥当,京城之中很多大人都来了!”朱骥来到郑袖儿的身后向郑袖儿轻声说道。
此时此刻的朱骥已经不再是锦衣卫指挥使,尽管凭借自己家族的能力保住了郑袖儿和朱骥的生命安全,但是他们曾经的身份让他们不可能在这个天顺时期的明朝的官场之上有自己的栖身之地。
“夫君!袖儿在这里谢过夫君了!于冕哥哥被流放边关,只有我们送义父回家!”郑袖儿躬身向朱骥深施一礼。
“袖儿,你我相识于兵部衙门,相知在德胜门外的战场,相恋在崇文门外的运河畔,送义父回家我就算是身死又有何悍,只请袖儿将我们的儿子送回朱府,就算是你我夫妻二人有事也可以有一个思念我们的人!”朱骥一袭白衣看着面前的儿子向郑袖说道。
“让管家带孩子回去吧!”郑袖儿松开了手中儿子的手,朱府管家抱着孩子向着京城的方向走去。
“来人,开坟,移棺!”朱骥不再犹豫一声令下,朱府家丁立刻开始拿着工具走了过来。
紫禁城之中,孙太后站在自己的寝宫之中,一年之前于谦就是在这里向自己做了自己人生之中最后的一次上奏,当时的一字一句依然在孙太后耳边萦绕。
“开始了吗?”孙太后向站在身边的曹吉祥问道。
“回太后,开始了,老臣已经吩咐不要任何人打扰!”曹吉祥立刻躬身说道。
“告诉那些人想要好好地做官就不要生事,否则休怪本宫不念旧情!”孙太后的话中透漏着阴冷的声音,让站在一边的曹吉祥一阵颤栗。
“回太后已经吩咐下去了,不会有人从中作梗!”曹吉祥立刻躬身回到。
京城之外,一队长长的队伍,抬着一尊红红的棺木向着运河码头的方向走去,在码头上站满了人,这些都是知道了消息的京城之中的百姓和那些良知没有泯灭的官员,他们来送于少保回家。
运河之上一艘白米漕船停在码头上,郑漕工白发斑斑,一身白衣手中拿着竹蒿,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缓缓而来的队伍,在郑漕工的身边赫然是曾经的漕运总督王竑。
站在漕船上两侧的是十六名运军,这些运军都是“北京保卫战”受伤的运军,他们曾经在于少保的身边手持长矛征战瓦剌大军,今天他们要再送于少保最后一程,护送少保回乡。
“请于少保上船!”王竑的声音在码头上传荡。
码头之上众人站在道路的两侧,于少保的棺木缓缓的向着运河上的漕船行去,所有人躬身施礼,空气之中一阵阵的肃静,没有哭声,没有语声,没有一丝的杂音,只有抬棺木者的脚步之声。
没有人想打扰少保的长眠,所有人都不忍心大破这一刻的宁静,他们就这样注视着于少保的棺木从自己的面前过去,他们的目光之中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高山仰止!
“开船!”王竑轻声说道。
郑漕工推着手中的竹蒿,漕船缓缓的离开了运河码头,十六名运军手中的竹蒿轻轻推动,漕船沿着运河一路向南离开了身后的大明王朝的京城,向着南方缓缓航去。
“于大人走好,于大人走好……”崇文门外运河码头上,众人向着远去的漕船高声呼唤。
站在船头棺木旁的郑袖儿和朱骥掩饰不住自己内心之中的伤痛,附在于少保的棺木上痛哭起来,漕船之上十六名运军老兵老泪留下,郑漕工更是泣不成声,两行浊泪也从王竑的眼角中滴落!
悲伤之中,漕船在运河之上缓缓前行,两侧不时的有运送漕粮的漕船经过,从京城向南方运送棺椁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常有发生,只有一定官位的官员才会有这样的待遇。
这些运军赫然发展,站在船头的竟然是曾经的漕运总督王竑大人,和现在的漕运总督不同,王竑任官的时候,几乎很难在淮安漕运总督衙门见到他的身影,他几乎每一天都是在运河之上,风吹雨打从未间断,以至于运河上的运军全都认识这位身居正二品的漕运总督大人。
曾经正二品的王竑大人亲自护送的棺木,所欲运军的心中立刻就明白,这艘漕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漕运天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