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作品相关 致读者的一些话(1/2)
致读者
抗战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铭记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理解有很多种方式,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正确与最合适的一种。在正文之前,我希望将自己的一些创作思路与大家陈述一下,它便是我对那段抗战岁月及相关抗战文学作品的态度。
纵观当下,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抗日题材的故事太多太多,但更多的是千篇一律,或是意淫瞎想。在《“我”的抗战》中,我尽可能将主人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尝试着在自己的小说中使得抗战文学做到一些新的突破。
一、基本的出发点从37年到45年,小说主人公李振华这样一个很平凡的中国百姓,用自己八年的轨迹描绘了一幅抗战的清明上河图。从家仇到国恨,从逃避到抗战,从软弱到坚强,从绝望到希望,从老实柔弱的书生到永不放弃的平凡英雄,这是一部抗战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我写这部小数最基本的出发点:根据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通过可读性很强的故事,尽可能最全面地描写抗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借鉴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的方式,从一个普通百姓、平凡英雄的身上写出那八年的历史,从而全面立体地描述八年抗战的景象,最终把“抗战精神”刻入人心。
写作之前,我将市面上有影响的抗战小说都进行了翻阅,我发现其内容和形式主要涵盖以下几类。一种是类似《亮剑》《历史的天空》这样的“大”,其主人公李云龙、姜大牙都是天生的英雄,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最终都成为一名将军,格局比较大,但关于抗日战争的篇幅明显占全书的比例比较小,而且对于战役战术层面的描写较少。另一种是类似《雪豹》《遍地狼烟》这样的“小”,这类作品往往将主人公放在一个营连级的军官身上,故事发生的区域往往是周围的几片地,矛盾产生的冲突点也往往只是身边的几个人,关于抗日的格局不算大,无法体现出整个抗战岁月波澜壮阔的整体进程。还有一种是类似《战争和人》这样的“全”,主人公是国民党高官,他在抗战八年的经历反映了正面战场的形形色色,但这样的作品比较少。我希望我所写的作品能够做到“小”而“全”,主人公是个平常的小人物,然而折射出的世界却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敌后战场,既有普通百姓也有热血军人,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争取绘出一幅抗战的清明上河图。
二、故事的可读性往往抗日战争的书籍给人的印象就是红色传统,所以非军迷年轻人并不太爱读。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但实话实说我却不是特别喜欢看文学小说,要看也只是看那些有名气的书。原因很简单,很多书看了几十页甚至一百页了还在那絮絮叨叨,剧情没有什么进展,故事没有什么高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然不如去看一场电影。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具有更高的可读性,让读者喜欢读。
我的第二个创作想法,就是把抗战故事写得精彩些,写得有种电影大片的感觉。对于很多场景我采用类似电影片段的描写方式,争取做到细腻而丰富,尤其是尽力将战争场面刻画得更加逼真更注重细节。可能由于我参过军入过伍,也算是一个老兵,所以我对于战略战术可能了解得更多一点点,在战争军事描写方面从战略部署到战术战斗都力争刻画得更详细。尤其是战术战斗,小说中囊括了大会战、游击战、进攻战、防御战,阻击战、攻坚战等等,枪支的使用,战术的指挥写得也争取做到具体详实。每个章回节都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既能承前启后,又拥有独立的故事高潮,在我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尽力保持节奏的紧凑性,尽量不说废话尽量尽量抓住重点。
抗战小说自然离不开抗战历史,很多小说中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到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却对期间的国共、日伪、地方百姓的政策方针、心理变化、路线建设等等谈之甚少。我认为任何一个大的政策方针都能折射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生活中,所以在写这部小说时,我几乎花了4年的时间翻阅调研了大量关于抗战八年的各种史实资料,书中主人公的各种经历可以说都有史实可查,也从而更为全面详细地折射出了抗战的历史,甚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变为抗战历史的百科全书。
三、努力的突破点我觉得当下抗战或者军事题材的小说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瓶颈,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像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么就是李云龙模式或者姜大牙模式,要么就是土匪模式或者开挂模式。《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很具有代表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人物的新颖,但其后的小说乃至影视剧人物却都成了李云龙2李云龙3,姜大牙2姜大牙3。无论是出身土匪平民还是将门军官,都是一样的天不怕地不怕、不要命的天生英雄。这样对军人的描写固然没有错,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同样性格的人写多了看多了,大家就觉得麻木无趣了,就显得“旧”了。纵观大多数战争书籍,从剧情一开始主人公就是天生的盖世英雄,不怕死也打不死,一路上就是杀杀杀,甚至某些剧情十分夸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