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部分 民族苦难 民族苦难(2)(1/2)
行走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生生死死已然成为最普遍最常见的事情,每个难民都用自己的方式,承受着相同的战争强加给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悲惨。
苦难的事见得太多,振华的内心就开始慢慢变得压抑,身心疲惫的感觉也开始在他的内心中久久纠缠。
终于来到了安徽河南交界处,随着徐州会战的结束,这里早已沦为日占区,但战争所带来的混乱、死寂以及恐怖正在这里无限制地发挥着。
更令振华感到祸不单行的是这里恰恰又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洪灾,黄河决堤河水泛滥,奔腾的洪水流入淮河,与地方江河连成一片。
振华没见过海,见过最大的河就是长江,而现在呈现在振华面前的则是一片汪洋,比任何一条河流都宽都大。
黄黄的“海面”望不到边望不到际,映着刺眼的阳光,宣示着死亡的气息。
四周的村子早已被夷为了平地,淹没在大水之下。
本是收麦子的季节,却不见得一片片麦田。洪灾看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像最初的汹涌呼啸,现在只有少数支流还在呼啸,大多数水面都只是静静地漂动着。
而这种“静”却比“呼啸”更可怕,它静得没有生机静得令人恐惧静得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百姓的尸体开始一个个地浮出水面,被水淹泡许久的尸体已变得肤色发白、体型浮肿、面目狰狞,一个个爆裂的眼珠恐怖地大睁着,成片的尸体在初夏的烈日下发出阵阵恶臭。
静静的黄色洪区用它的腥味、闷热、泥泞、饥饿宣示着死亡,更用它看不到的边际,让深陷其中的每一个人感觉像是掉进了一个无法逃脱的炼狱。
振华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这巨大的迷阵,他更不敢多想,因为他知道一旦放弃了希望,自己将会永远倒在泥浆里。
伴随着烈日下的洪水,洪灾还带来了疟疾和痢疾,侥幸从突如其来的洪水中生存下来的百姓,也一个个因此倒在了地上。
振华也没能逃脱,本想着在北上寻人的路途中,只有茫茫的人海会徒增不少的困难,可从没想到自己会遇到这样一个接一个意料之外的巨大生死挑战。
振华感到身体忽冷忽热不断地冒虚汗,加上洪涝的侵袭浑身上下一直湿漉漉的。
振华头痛得像是要裂开,并开始出现了目眩,肚子拉得他肠子都快出来了,头重脚轻双腿打漂,已有些脱水的振华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一天也走不了几里路。
看着成堆的尸体,乱飞的苍蝇,振华想吐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吐,微抖的身体艰难地支撑在摇晃的天地中。
有太多次,振华想闭上眼睛,想就这样倒在天地间算了,那个时候倒在炼狱中死去或许比艰难地活着更容易更舒服。不过还好,每次当黑暗来临之时,振华都仿佛看到了远处朦胧的灯光,看到莹莹天使般美丽灿烂的笑容,他咬咬牙又多走了几步,总算没倒下来。
振华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海”竟是这样的场面,他拄着一根粗木头,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一望无际的泥海中艰难前行。
行走多日的振华已不在意身上爬来爬去的吸血臭虫,在泥泞不堪的泥土中每走一步,他都感到腿上仿佛绑了几斤的秤砣,沉在淤泥中费时又费力,母亲给他做的两双鞋子也永远陷进了深深的泥土里。
被绑上秤砣的不止振华,还有大批的日军。
黄河的洪灾直接吞走了几万日军,剩下的大批军团也只能一步一步在淤泥中南下,汽车和大炮都像一个个铁牛陷进了泥中,前拉后推依然纹丝不动。
日军士兵纷纷挽起裤腿,赤着上身,挑着衣服深一脚浅一脚地缓慢行进,有的甚至在湍流不急的水中游泳前进。
大批的日军也都面临着疾病的威胁,大自然对于人类是一视同仁的,不管你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还是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振华在黄泛区所感到的痛苦和艰难,同样一点不少地附加到了日军身上,只是日军的后勤暂时还能撑得住。
在这样令人绝望的环境中,振华听到坊间流传的唯一一个好消息,就是几个月前的台儿庄大捷了,虽然徐州会战以国军的战略撤退而告终,但是在台儿庄中国军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现在的每一个胜利,不管大小,都像是黑暗中的一丝火花,令人振奋。振华想,也许台儿庄战役中就有张副官和根柱的功劳吧。
在即将撑过疟疾困扰之时,吃了四五天树皮的振华又不得不面临着粮绝的处境,头晕目眩更加严重,陷在泥浆中的双腿已完全没了力气,他不得不坐在半棵树干边喘喘气。
烈日依然在暴晒,缺水的振华感到自己的皮被晒皱了一层,嘴唇也干得泛起了一层白泡,上下带着血丝黏在一起。
或许太累或许太渴又或许太饿,振华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半睡半醒的状态,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几声朦胧的笑声惊醒,他艰难地拿起拐棍四周一望,竟是一支日本步兵分队!
潜意识中,振华撑起拐杖站起身就要跑,可深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