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八部分 钢筋铁骨 钢筋铁骨(4)第一次“捕猎”(1/2)
从征兵动员会到现在已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鉴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全营官兵的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军事训练上。
张营长始终相信要想战胜敌人,首先要强大自己,只有战士们手中的剑磨快了,才能一击致命,否则再多的战士冲上去也只是白白送命。所以这段时间内张营长并没有急于求战,他只是按照自制的训练纲要,一步步地壮大完善着每个战士。
但他也知道实战的重要性,尤其根据淞沪战场的经验,你平时训练得再好,没有战场经验的积累,到了真正的战场还是会紧张,还是一样会拉裤子。
在经过这半年多的训练教育和观察之后,张营长知道时机成熟了,第一次“捕猎”的时候终于到了。
根据张营长多年的战场经验,他知道这第一次对敌人的“捕猎”,对于新兵来说极其重要。捕猎成功了,从实战角度来说,新兵们就有了第一次真正的杀敌经验,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则是对新兵们心理方面的影响。
当你亲手干掉一个罪大恶极视为仇人的鬼子的时候,你内心对敌人的恐惧,对自身战斗力的怀疑,还有对战场的紧张,都将一扫而光。
可如若第一次的捕猎失败了,那将适得其反。因此,为了既保证新兵的安全,又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第一次“捕猎”行动,张营长可谓是煞费苦心。
首先在作战对象的选择上,不能一开始就选择战斗力很强的小鬼子正规军,要选择以汉奸伪军为主体,日军为配角的杂牌部队。
其次人员安排上,要保证至少五比一以上,这样既符合在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游击战法,又能确保新兵们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战术上的部署,这次营长采用的是山地战中“口袋阵”。
全营分为三个部分,即前中后也就是头中尾。待敌人全部钻进“口袋头”后,头部的八路军战士就以强大的人数和火力攻击敌人,迫使敌人不支而被迫向纵深转移。
这样待敌人转移到口袋中间之时,“口袋尾”的士兵再把尾巴给封好,这样头和尾一堵,就像个麻袋一样把里面的敌人给套住了。接下来就是一口一口地把敌人打散打垮吃掉。
“口袋头”和“口袋尾”的士兵多选择经验丰富些的老兵,这样可以确保把敌人向预定方向赶。而“口袋中间”的士兵则多数为新兵,他们可以不慌不慢地一点点练习实战捕猎。
战场选择在山谷的一条悠长山路上,前后路口狭窄,中间区域空旷,很适合“口袋阵”的战法。
据可靠情报每三天这里都将会有一支七八十人的伪军队伍来例行巡逻,按照原定计划,全营官兵分为三部分隐蔽在路边的山林间。陈教导负责“口袋头”的火力驱赶,而张营长负责中间的新兵捕猎。
距离敌人的到来还有不短的时间,有些新兵开始变得耐不住性了,或交头接耳说点悄悄话或趴在伏击点摆弄石子,甚至还有极少数人打起了瞌睡,结果这些人都被张营长狠狠地踹了一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你也不知道敌人到底会什么时候来,万一提前了,你暴露了,那整个埋伏计划就泡汤了。
所以只要准备好了,就要耐心地等待敌人的到来,不管下雨刮风还是野兽侵扰,都要与身边的草身边的山融为一体,化为一体。
振华倒是很老实很认真,他仔细校验了自己的枪,身上的伪装也做得很仔细,在敌人到来之前,他还认真地观察了埋伏点的地形。
悠长的山路路面不宽,两边的山崖比较陡峭,在山路中没有多少隐蔽点,只有些巨大的石头零散地堆落在路边。哪边高哪边低,哪边凹进去哪边突出来,哪里是敌人可能的射击点,哪里是敌人可能的隐藏点,振华一一记在心中。
接着振华还端起空枪,再次熟悉了步枪的瞄准。
枪托抵住肩窝,左手扶住枪托,右手轻放在扳机上。眼睛、准星和缺口三点一线,振华不停地移动着枪口方向,瞄准着自己的假想敌。
振华如此的认真,是因为他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不是儿戏,同时也因为他见过敌人天杀般的残暴,或许还因为自己内心中那一点不由自主的紧张。
身边的根柱轻轻地咬着狗尾巴草,曾经受地主压迫的穷小子,现在已经算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了。
随着战斗时间的逼近,更多的新兵则是流露出不受控制而又理所应当的紧张,不少人不时偷偷擦着汗水。
远方的敌人一点一点靠近了,山谷变得异常安静,安静得让振华想起了多年前的淞沪战场,那天清晨也是那么的安静。
鸟叫声不时地从林中传出,树叶也像屏住呼吸一样安安静静地垂在那里。新兵们变得一动不动,紧紧地抓住各自的枪。
振华精力高度集中地盯着前方,眼睛瞪得大大的。
“砰!砰!砰!......”“哒哒哒......”
“口袋头”的兄弟开火了,大家知道敌人到了,各自的枪栓纷纷拉上。
火力很密集,爆炸声一个接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