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部分 爆发 爆发(2)遇见“老熟人”(1/2)
王二辉小而急促的声音立刻让大家警觉起来,真是千躲万避还是碰到了。
张营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连累到乡亲们,他迅速打开房门,对着兄弟说到:“快走!”
“来不及了,他们来得太突然,都快到大门外了!”庭院里警戒的三个人已经急得额头渗出了汗。
“不一定是针对我们的,咱们这一路上很小心,应该没被发现。”振华接过话分析道。
村长拉住营长:“眼下还是先进屋躲躲再说吧。”
容不得多耽误,按照村长的建议,也只能先这么办,大家各自翻墙分散到临近几户人家躲避。
振华留在了村长家里,房门一关,罐头一收,振华立刻把灯一吹。家家户户也都非常有经验地陆续吹灭了灯,仿佛这样便可减少些鬼子的注意。
屋内漆黑寂静,屋外噪杂混乱。
振华紧张地盯着窗外,要和鬼子短兵相接了。
淞沪会战、南京惨案、“三光”李庄,这些惨烈都在振华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虽然自己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虽然也已身为八路军侦察排排长,可除了那一次胜券在握的伏击“捕猎”外,振华至今还是没有和真正一线的鬼子短兵相接过。
那些曾经极其惨烈、甚至惨绝人寰的印记,在振华的内心深处还隐隐约约残留着对日军的恐惧,恐惧也许就是日军苦心经营的一种武器。
这些恐惧随着振华的逐渐强大而变得越来越小,但对于此时此刻的振华来说,恐惧还没有完全消失。
噪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军犬的吠叫声越来越吵,炽烈的火把像一个个张牙舞爪的小鬼来回窜动,在黑夜中显得格外刺眼。
“哐啷!”门被踹开了。
村广场上,一个个火把将大地照得通红,甚至比白天更加耀眼。村民一个接一个被日本兵赶到了广场上,这其中也包括了张营长振华他们五个人。
侦察排的战士都在尽量往后靠,他们尽量将自己隐藏在众多百姓中。
广场前面站了两排日军,三十人左右,四周同时罗列着一些伪军,气势高涨地提着枪。
在日军队列最中央是两个日本军官,其中一个骑着高头大马,振华定睛一看,竟是上次“三光”李家庄、开枪击中他的那个“一撮胡”!
“一撮胡”的目光扫视着人群,振华赶紧低下头,将身体隐向身前百姓的后面。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弄个不好就会全军覆没,甚至连累到整个村子,无论对于全营官兵还是抗战百姓,损失都是极大的,这种情况在下山前可万万没想到。
情况变得十分危急,连那些大小战斗经历过多次的老战士,其眼神中还是闪过一丝紧张与不安,这些变化张营长都看在眼中,他悄悄地说到:“不要慌,先稳住了。”
“一撮胡”骑在高高的洋马上,轻蔑的眼神俯视着下面的百姓:“村民们,实在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要打扰大家!”
撇嘴的中文加上虚心假意的客气,让他显得有些滑稽,“一撮胡”接着说到:“过了今晚就是你们中国的新年了,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好,哈哈哈!不过你们中国还有句古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军过年也需要储备一批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大家。新年之时,我想你们也应该把藏着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分享一下了,作为大日本帝国恩宠下的良民,你们现在就要快快地凑齐!”
骑着马来回晃荡的“一撮胡”出身武士世家,也是军人世家。
其祖父属于日军鼎鼎有名的“三羽乌”派系,曾位高少将,然而后来由于在作战方针等方面,与军队高层持有强烈的不同意见,渐渐被排挤被边缘化。到了“一撮胡”这一辈,更被军中强硬势力排挤到最偏僻的地方作战,而且一直被压在尉官的职位上。
“一撮胡”身为职业军人,和很多效忠天皇挚爱日本的年轻军官一样,对圣战充满了热情,同样也具备了当时日本青年精英的勤奋、刻苦、坚忍甚至冷酷。
一心建功立业重振家族的“一撮胡”,却因为党派的斗争一直不得势,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成为佐官,心中更是愤恨寡欢。在这穷乡僻壤里,“一撮胡”只能将满腔的不得意发泄到中国百姓身上。
人群中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这个冬天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粮食都成为了最紧缺的东西。
“咱过年自己都吃不上两口好的,哪还有什么多的粮食啊。”
“对啊,现在俺们家每天就吃两顿。”
“家里就剩那么点粮食了,俺娃娃出生才两个月,这可让俺咋办啊......”
村民们嗡嗡的议论声不算大,大多数日本兵也不懂汉语,所以并不知道大家在讨论什么。
然而一个跛脚村民稍微大点的声音,却在低微的议论声中显得极为不合时宜:“前两天皇军刚收了那么多粮,现在又要,这不是把咱们往绝路上赶吗!”
虽然他的声音并不算太大,虽然他说话还算毕恭毕敬,但在众多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的抗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