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4章 卫拉特部落(1/2)
卫拉特部族是原蒙古的十三大部族之一,在中国的史料中也曾有记载,卫拉特称为拉特,元代成为翰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又称额鲁特或厄鲁特,一般称为卫特拉蒙古或西蒙古。曾经是元朝覆灭后,蒙古最后一个强大的势力,但最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而我们所在的这个部族,是卫拉特部族的支脉,最鼎盛时期曾有上万牧民一起迁徙,现在只有数百人还在行使畜牧,但卫拉特部族的大股并不是在外蒙,而是在中国的新疆,那里听说有十几万原卫拉特部族的人。
之后那个大胡子族长还给了我们一些吃食,但由于这几天我们都没怎么进食,那几只野兔分食后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苏老只让我们吃了个半饱,下午伴晚时分,乌仁图雅告诉我们,族长晚上要为我们举行欢迎仪式,这可把喜欢热闹的顾彪高兴坏了。
族长为我们安排了一个蒙古包,我们吃过后几乎是睡了一下午,醒来之后,浑身酸痛就像是整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后来蒙医给我们擦了点蒙药才好些。
到了傍晚周竺霜和夏洛特说是去拍草原夜景,顾彪则和他的图雅小妹妹不知道去哪里快活了,巴特尔老头说是去给大家伙帮忙了,也不知道是想逃跑还是什么。
到最后偌大个蒙古包里就剩下我还有苏老,伤员是特地安排其他房间的,不过据这个部落的蒙医说,麦克的伤势还是十分严重的,在这里是医治不了的,得去医院,如果不是他身体强壮异于常人,都撑不到现在。
“小槐,其实关于你和周小姐家族的诅咒,我可能知道点什么,但一直不能很确定,所以之前没能和你们说。”苏老突然开口道。
我闻言端着茶杯的手不禁一滞,抬头看着苏老等待下文。
“想当年,我还是二三十岁的时候,曾经去过龙虎山求道,希望那里有能保我一生平安的信物,那一年,我刚退役不久就遇上了饥荒,那时候国家内忧外患,几乎都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事情,因为这类灾情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
“我的故乡,是在湖南长沙一带,时间太久了,我也记不得那个小村子具体在哪儿了,那个村庄当时在那一带也是重灾地,但是村庄的村民都是一些练家子,他们私下里还有个秘密,他们都是人们口中的盗墓贼,那一年全村人都出去找粮食,可粮食没找着,村口的张老头的孙子却得来了这么一个消息。”
“铁娃子回来咯!”村口的人高呼了一声。
村子里面顿时走出一大帮人,今年省城周围全是闹饥荒,这不,村子把大家都派出去,看看那些地方还有粮食的,村子里的这一大帮人都失兴而归,这铁娃子是最后一个没回来的年轻。
一个老人杵着龙头拐从屋子里走出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村里的青年人。
“铁娃子,怎的?”
铁娃子接过村口人递给的一碗井水,猛干一口:“咔!徐爹爹诶,中了,额找到了,就在长沙城外面一个庄子里,里面屯了几个茅草房这么多的粮食,俺跟他们说好了,高价买入,他们答应俺不卖给别人!”
“好好好!来来来,铁娃子辛苦撒,快进屋!”徐老头子一听立马拉着铁娃子进了里屋,村子里头的壮年人听闻脸上也都很高兴,把屋子围的水泄不通,都站在屋子外面静静听着。
“说说,怎啥子个高价法?”徐老爷子很是高兴地问道。
铁娃子听了往炕上一坐:“我跟他们说好了,一块鹰洋八斤大米,量多从优!”
Ps:民国时期的货币种类繁多,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大洋,大洋分“袁大头”,“孙大头”,鹰洋,还有龙洋,这一类大洋的都是一样用的,并不存在哪个更贵之说。
“啥子?一块鹰洋八斤大米?这帮劳什子怎么不去当土匪嘛!”徐老爷子听了一屁股坐在炕上,脸上气的青一块紫一块。
旁边的村民们见状赶紧上来,帮老爷子扶了扶后背:“莫生气!莫生气!有粮食就是好的嘛!”
在30年的时候,一块鹰洋能买二十五到三十斤大米,二十斤豆角。
“可方圆百里就他们那儿有粮食了,俺还是把俺家之前从地下拿出来的一块明器送给了庄上的人,他们才肯给俺们留着的,不然早就卖给附近庄上的啦!”铁娃子也面露难色。
徐老爷子坐在那儿好一会儿,低着头:“铁娃子,你那块玉,我会还你一件价钱差不多的明器。”说完老爷子杵着拐杖就出了门,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老爷子走了,村民们顿时议论纷纷,你一句我一句。
“这帮孙子,这不是明摆着趁火打劫嘛!”
“想当年旱灾的时候,还是我们村的人捐钱给他们,去外地买水,一帮白眼狼哦!”
“村子里哪还有这么多大头,连十几斤粮食都买不了!”
。。。
苏老边说着眼睛里还露出回忆的神色。
“那苏老你人呢?”我重新倒了杯茶递给苏老,桌上的冷了。
苏老闻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随后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鬼拘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