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末乱世:这个反王太离谱 > 第十一章 李登科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一章 李登科(1/2)

目录
好书推荐:

陕北七月的夜晚是酷暑难耐的,嗡嗡嗡乱飞的蚊子更是格外地让人心烦,这些爱吸血的小家伙还时不时见缝插针地在人的身上盯上一大口。

但是此刻残军大帐中的几人却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些,他们都面容凝重地听着一位中年文士的汇报。

中年文士名叫李登科,是一位屡试不第的读书人。

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的他,刚一出生下来就是一家人的希望。平时节俭到十里八乡都出名的父亲竟然破天荒地大方起来,花了二两银子请村口的私塾先生给他取个名字。

先生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心里顿时就有了主意,就叫登科吧。只要科举登科了,那还怕没有银子吗?

李登科长大后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一直刻苦读书。

但是读书这件事是需要天分的,或许还要几分运气。李登科在科场蹉跎了这么多年,却连童生都算不上,因为他屡次倒在了府试这一关上。

据说他之所以能够通过县试,还是县太爷每次考试都看见他,嫌他烦,又或者动了一分恻隐之心,才放了他一马。

但是他的科举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之后的考试除了消耗他那一生勤勤恳恳的老爹拼命积攒下来的银子之外,却没有什么别的成就。

同乡的人都瞧不起他,觉得他考试不行,且手不能挑,肩不能扛,以后会是个废人。更有好事者预言等到他爹百年之后,李登科会饿死在家中。

但是,那一天却没有到来。

崇祯三年,陕北发生了大旱,若是仅仅如此还好,凭借着李家多年的积蓄,还是能够挺过去的。

真正可怕的是,李家老爹被选为了当地的粮长。

若是在大明王朝的初期,粮长可是一个有着很大权力的美差。

但是现在都崇祯年间了,过去的老黄历又能顶什么用?

现在的粮长可是大家避之不及的差事,若是被选上了,家破人亡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大明的赋税是出了名的低,甚至加上了辽饷也没有多少,但是明末的士绅阶级可是出了名的奸猾,不仅自己不纳税,还使用飞洒诡寄等方法将税收都转嫁到穷苦的农民头上。

再加上明末官府无限制的火耗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压得农民们实在难以喘过气来。

又遭逢大旱,乡亲们能够不饿死都已经谢天谢地了,哪里还交的上税。

一向宅心仁厚的李老爹也不忍心往死里去逼乡亲们。

但是这吃人的世道却不允许这样,收不上来的税,官府就要求粮长来补齐。

虽然李家世代勤俭持家,小有积蓄,但是又怎么禁得起官府的盘剥。

李老爹当晚就被抓去了官府中,最终被折磨致死,就连李家的土地和老宅都被好心的士绅吴老爷买下替李家还债。

幸好李母早在几年前就因病过世,要不然恐怕还要遭到一番凌辱。

毕竟衙门的曹书办继承了他祖先曹丞相的优良传统,而且他有个怪癖,尤其对那些半老徐娘感兴趣。

李老爹勤劳一生,在村中也算得上富户,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时连棺材都没有,就连身上裹得草席都是同村人念及他的恩德给他凑的。

为了给自己老爹找一块安葬的墓地,李登科更是放下了他平时所执持的读书人的尊严,在吴家门口跪了一天一夜。

最后还是吴家少爷为了自己的士林清誉,施舍了李登科一小块土地来安葬父亲。

饶是如此,吴家少爷依然不忘对自己这位曾经的同窗冷嘲热讽,劝他别再读书了,不如卖身给吴家做长工,这样至少还能活命。

李登科听着吴家少爷的话,默不作声,但是却握紧了拳头。

事后,李登科放弃了读书科举之路,下定决心要加入义军,来推翻这个腐朽的、吃人的大明王朝。

正好当时混天猴率军攻破了县城,在县城中张榜招贤纳士。

正在县城同窗家寄宿的李登科,第一个就揭下了榜,成为了县城中唯一投靠义军的读书人。

混天猴大喜,农民出身的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真的会有读书人加入自己的队伍。于是,他当即就封李登科为义军的谋士兼文书。

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的李登科哪里会什么兵法,但是平日里帮家中记账的他,管理一些义军的账本,花名册还是没有问题的。

逐渐的,大家也只记得他李文书的职务。

而崇祯三年就加入义军的他,作为义军的老人,也逐渐成为了义军后勤总管,掌管义军钱粮大事。

就连那些新来的读书人也都被分到他的麾下做事,他也成为了义军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就连各营的头领平日里对他也都多有讨好。

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他的理想不再是科举登科,而是跟随这义军将那些道貌岸然的儒生们打倒,并且踩在脚下。

这几年里,每次攻破县城,往日那些高高在上的士绅老爷们面对李登科带队的抄家时,都低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末乱世:这个反王太离谱》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