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 > 第46章 归国一二事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6章 归国一二事(1/2)

目录
好书推荐:

总的来说,朱瞻墡这次出海可以说风平浪静。

当然,这也是必然的。海盗海寇,在郑和前几次的下海过程中早就被扫荡完了,剩下的漏网之鱼,那些小鱼小虾,还敢挑战大明舰队不成?

自然是早就远远遁走,避开。

同样,任何头铁的南洋、西洋的本土势力,也早就被郑和收拾得服服帖帖。

例如第一次航海时,爪哇东西二王内战,西王在没弄明白事情缘由的情况下,贸然杀了郑和派出的使者。

郑和第一次出海,就被当头一棒,这如何能忍?当即舰队一字排开,摆开了架势要跟西王打一仗。西王来到码头一瞅郑和的大船和士兵,知道是踢到铁板凳了,立马派出使者求饶,并且献上六万两黄金来平息郑和的怒火。

还有,郑和第三次出海,访问锡兰山国时(也就是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诱骗郑和到国中,然后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

但郑和早有察觉,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

也不知道亚烈苦奈儿这算不算得上自讨苦吃。

明面上的敌人是没有了,剩下的就是大自然的挑战。郑和之所以选在冬季出海,是因为这样的海路,符合季风的方向,没有台风、暴雨的侵扰。去时,多是顺风,归时,亦是顺风。

船队终于在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此次航行时间两年又八个月

舰队的大多数船只都停靠在泉州休整。

朱瞻墡和解芯蕊,则换乘战舰,先行返回江苏刘家港。船上,朱瞻墡和解芯蕊商议道:“不知道肥皂作坊,现在有多少银子。”

解芯蕊问道:“殿下是又有什么想法了吗?”

朱瞻墡说道:“皇爷爷一直想迁都燕京,但是大臣们一直不同意。但按照我对皇爷爷的理解,迁都之事无论再怎么困难,也会执行下去。毕竟已经花了大把的钱去修宫殿,算算时间,这个时候差不多也该修好了。”

旁边待着的施沐瑶好奇地问道:“迁什么都?为什么大臣们不愿意?”

解芯蕊解释道:“大明的国都,现在在应天府,六朝古都金陵城。不过当今陛下更希望回到当初的封地,北方的燕京。”

“那……北方下雪吗?”

解芯蕊点点头:“下的。”

施沐瑶兴奋地拍手道:“那我赞成皇帝陛下迁都。”

朱瞻墡笑着摇摇头:“大臣们可是很反对的。”

施沐瑶反问道:“大臣反对,难不成皇帝陛下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吗?那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诶,别说,你还真说出了事实。就是因为在应天府待得不痛快,所以陛下想要迁都。”

施沐瑶再次问道:“那大臣们为什么要让陛下不痛快,不让迁都呢?”

朱瞻墡解释道:“缘由有很多。例如,有的大臣就喜欢和皇帝对着干,哪怕毫无道理。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他们就能名留青史。不过,北方贫穷,汉胡杂居,气候寒冷,我认为大多数人也是比较懒的,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地方生活。”

当然,还有一个,也是朱瞻墡认为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大臣们的产业都在南方。应天府现在地产价格这么高,一旦失去了京师地位,就会立马会缩水降价。

而北方还要面对元蒙的袭击,大臣们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在中央上班,钱没了事小,命没了可就亏大了。

说白了,大臣们的格局也不大,有一点点亏损,就敢撂挑子不干。这都是宋时刑不上大夫,给文臣惯出来的毛病。

但朱棣是何等人物,迁都之事,势在必行。

解芯蕊对人文补充道:“江南富庶,市井繁华,人杰地灵,多有才子佳人。大臣们反对北迁,也并不奇怪。”

朱瞻墡接着说道:“总之呢,我认为迁都之事,势在必行。皇爷爷虽然喜欢曾经的封地,但绝不是为了安逸,而是在北京,能直面北方元蒙。”

“所以,”解芯蕊猜到了朱瞻墡想干什么:“你想在燕京买地?”

“不错,”朱瞻墡拉开阁楼的木窗,已经可以看到长江的江心崇明岛的轮廓。他接着说道:“未来燕京必然价格暴涨。趁此机会,买入大量地契,未来必然大有作为。”

施沐瑶小声地对解芯蕊说道:“我怎么觉得殿下,比我爷爷还像一个商人呢?”

解芯蕊捂嘴一笑,可不是吗?

回到岸上后,朱瞻墡领着解芯蕊,回金陵城东宫太子府,拜见母亲太子妃张氏。张氏看到朱瞻墡的那一刻,泪珠就忍不住掉下来:“你这臭小子,要担心死为娘啊,呜呜呜。让娘好好看,瘦……好像也没瘦。”

张氏掐了掐朱瞻墡的胳膊:“还壮实了不少。个头?诶,也长高了不少。就是皮肤现在怎么这么黑?”

有空就晒日光浴,能不黑吗?程度也就和古天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朝的叔父摄政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