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卷二 2-40,雪花(7/7)
得激发性需求;
10、不允许卸甲私斗。
周梓涵提出的要求还有一些额外的条件。
第一个就是外骨骼的必须穿戴。
第二个是土壤必须纳入环境条件中。
第三个是不得居住于地表5米以下。
这个第三条只能打一个问号了,毕竟海镜基地的一楼就这么大,要是在真实的地面上进行模拟,自然不会有这一点。
不过,单就穴居的最知名的缺点就已经包含了白化和视力退化这两点了。
虽然视力的退化可以极大降低人的寿命消耗,但是作为在地表进化了几万年的物种,缺乏光照一定是陌生进化方向。
虽说天灾的时候,逃过灭亡的一定是靠着某种穴居的环境,但也只能列入万万选后的备选了。
毕竟以现在的科技实力,如果出现不是当场灭种的天灾就不会出现灾后环境恶劣逼出一个种族灭绝来。
从周梓涵提供的底线范畴来看,不光人类的社会性被针对了,生存必须的水和食物都被要求量化限制了,也就只剩下空气没有被设置标准了。
……
乔淑姝对这些底线有自己的看法。
周梓涵对人类社会性的约束意向十分的明确,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上,和平克服社会性的案例比比皆是。
眼下要做的,其实是要设计一种全新的供需关系,在一开始就让填空的人自行参与,并习以为常。
人类社会,总有人会体会到种群危机,积极的去应对。
也总有人会对后代福祉毫不在意,这种事情都是无法通过供需关系实现的,靠的需要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同步。
生存物资丰富、充沛,但是要按照进化要求限量供应;
生活流程要求强制执行标准运动量及运动标准;
加上保持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剩下的应该是制度和文化的设计。
乔淑姝随手画出了一个鱼刺的图形,并叫06号来看。
06号看了图形,随手就还给了乔淑姝一个雪花的图形。
物资供给中枢,外加独户甬道。
想活着就要走一段匹配自己身体负担的路程去领取食物。
每个人都会依照自身骨架的大小获得每日特定分量的食物。
不按照体重分配,只按照内脏的份量分配。
肌肉份量过重的或者脂肪份量过重的,必须自己想办法调整,否则食物就会不够一天消耗。
而且还可以在路上设计全身肌肉联动姿势才能通过的地貌,实现周梓涵的要求。
只要在居所中的卧室里有梦印机,夜间准时上床睡觉就不是问题。
反而是需要限时使用梦印机,否则某些瘾君子直接猝死在家里也是说不定的,至少也会神经疾病缠身吧。
一夫一妻制的独立空间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社会性模式了。
……
就在乔淑姝和06号进行着单主线推衍的同时,二人的雪花已经投射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实时同步下,各种社会性设施设计被添加了进来,有的点缀在雪花上,有的在雪花中心区域,还有的竟然在雪花的上空完整覆盖。
短短几十分钟,一幢六棱形的通天塔出现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初期的框架设计完成了。
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工作,磨细节。
……
第一房间负责逆推系统模拟结果的人们也都看到了另一队人的成果。
两组模型也快速的被融合着。
没有人在此时在意这种事情推进期间功劳归于谁。
有数字人格陪同下的推进速度根本就不给人驻足等候、感慨的机会。
每个自然人都被卷入了同一个推进方向,无一例外。
有数字人格的响应速度做协调,自然人跟上进度也不存在困难。
如果有意识的进行统计,会发现推衍流程由数字人格完成,大小节点的选择由自然人参与。
很快,一个小时的限额用光了。
吴顺利:“或许,这才是我们在海镜基地的任务。”
不想错过《有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