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4章 良家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4章 良家子(1/3)

目录
好书推荐:

拿到钱的高顺,直接就离开了乡野,径直走向了通往县城的道路。dangkanshu.org

他在卤城找到了一支将要经过郡治阴馆,然后南下中原的商队,请求他们带自己一程,前去投奔广武的宗亲。

商队首领对这种顺路的请求早已习惯,更何况对方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依照着祖父和父亲口口相传的描述,高顺找到了广武县合丘北乡的高氏宗族。

听完了高顺想要投奔的期望,宗亲们却都是面露为难之色。

高家在这乡里,也只是一个小姓,合族总共才七八户人家。

即便是高顺可以帮他们干一些农活,可是大家的田地就这么多,并不是多一个人就能多出产量来的。

每家的存粮都不多,如果拿出来接济这小子,将来遇上灾荒自家人可怎么办?

看到宗亲的脸色,高顺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好在他早有考量,高顺告诉这些宗亲们,他在这里也不是白吃白喝,他家在卤城的土地被一家大户收走了,给了他1个金饼,换成铜钱值一万二千钱。

他愿意用这笔钱来换自己三年的吃食,三年之后,待到他年过十七,他就去从军。

听到高顺这话,宗亲们又暗暗地算了下账,他们一人每月要吃粟米一石半,一年也不过18石粟米,加上食盐,一年花费不会超过4000钱。

三年下来,这12000钱,他们还能有赚。至于衣物,高顺没说,大家自然就当没听到了。

算清楚了这笔账后,所有人都喜笑颜开了,欢喜地接纳了这位或许还没有超出五服,称不上远房族亲的高顺。

安顿下来的高顺开始了新一步的计划。

既然他吃饭是付了钱的,自然就不需要再去帮忙做农活了,空闲的时间他可以为从军做准备。

不过高顺在一切计划开始之前,得先解决自己的户口问题。

汉代招募正规军的要求与前朝一样,都讲究“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换言之,士卒至少要有家庭的牵挂,有土地的牵挂,才算是好的兵员,才能被严格的军纪约束且能接受严厉的军事训练。

至于那些不事生产的无业游民,游手好闲、只能在乡野争勇好斗的地痞无赖,最多只会被征召为杂军、民夫、辅卒等。

现在的高顺既然已经卖掉了土地,投靠了宗亲,又属于年少的孤微,自然是不可能再次授田,独立户口的。

他来到了高氏宗亲中最大的一户家里,提出了入户的请求。这户高家约有着六万左右的家财,算是小家偏上的水准,但还达不到中产之家十万钱的标准。

对于高顺的请求,家长高平再次迟疑起来,因为每增加一个人,每年就要多一笔人头税。

以高顺的年龄,这是要交算赋的。若是放在以前,朝廷对15至56岁的人,每年征收的算赋也就120钱,他家也能不假思索的答应。

可现在,官府征收的算赋越来越高,每年都是200钱往上,甚至有时候还出现了一年征收2次的情况。这对于高家可是不小的负担。

早明事理的高顺,显然也看出了高平犹豫的原因。他告诉高平,除了自己的吃食费用,每年需要缴纳的算赋,他也会自行承担。

至于缴纳算赋的钱财来源,高顺深知财不露白的道理,只说他已经变卖了家中器物,再加上可以去做一些短工,足以承受每年的算赋。

听到高顺这样说,高平再次展开了眉头,答应收高顺作为侄子,向里正和乡啬夫说明入户的情况。

随后,高顺开始向高平打听起乡里中退役老卒的情况。

雁门作为边郡,民众参军比例较高,合丘北乡中退役的军士也不少,不过多数是豪强子弟和良家子出身,高顺很难与他们打交道。

其中最适合高顺前往拜访请教的有两位:

一位住在东阳里,名叫邓冲,是一位退役的步兵屯长。原本家境尚可,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导致邓冲老年丧子,家道衰落,这位老卒的晚年生活有些凄惨。

另一位叫做杜尚,是一位退役的斥候,正值壮年,现在在丘阳亭担任求盗,负责一亭的治安抓捕。

与两位老卒结识之后,高顺得知,识字对从军,尤其是对成为军官非常重要。

于是又去买了束脩,作为拜师礼物,请乡三老允许自己与乡间孩童们一起接受启蒙教育。

然后在杜尚的建议和帮助下,高顺购买了猎弓猎弩,用于练习臂力和弓箭准头。

做完这些准备之后,高顺接下来几年的生活竟然过得像那些良家子一样。每天不用为吃食担忧,不用忙于田间劳作。只管按照两位老卒传授的军中经验,日日锻炼身体,勤习武艺。

每逢乡三老讲学的时候,高顺都会前去旁听学习,虽不能明经晓义,基本的识文断字却不再是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到三国的三个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