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阅读88(1/3)
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89kanshu.org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
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这是对欧阳修品格、气节的赞美,所谓刚正果敢。欧阳修在朝,虽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不可行则当面拒绝;台谏官论事,也必诘以是非。欧阳修的窜斥流离,都是为人所毁,以至惹了两次风流官司。祭文固然不必写得过于具体,王安石也要为长者讳,为尊者讳。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
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
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宋仁宗没有儿子,直到晚年一直没有立储,弄得满朝大臣惶惶不安。欧阳修上疏说:“陛下临御三纪,而储宫未建。昔汉文帝初即位,以群臣之言,即立太子,而享国长久,为汉太宗。唐明宗恶人言储嗣事,不肯早定,致秦王之乱,宗社遂复。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当时欧阳修是参知政事,嘉佑六年,与宰相韩琦一起奏请仁宗立赵曙为太子,嘉佑八年仁宗驾崩,又辅赵曙即位,是为英宗。这之后欧阳修离朝出任外官,所以王安石有箕山颍水之喻,与尧、舜时的巢父、许由相提并论。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唏嘘;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
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
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向慕瞻依”四字,道出了王安石对欧阳修的真实情感,写到“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王安石不觉泫然。
王安石刚搁笔,练亨甫进来回事,一眼瞥见书案上的祭文,捧在手里先读了一遍,连说了三个“好”字,回完事便把祭文带到客厅,客厅里的十几个等候王安石接见的官员争着读了,又向练亨甫索纸索笔,一一抄录,第二天便满京城的转抄传诵了。
王安石差专人把这篇祭文送到客舍中的欧阳棐手里,欧阳棐连读了两遍,“向慕瞻依”四字在嘴里连连咀嚼,不觉涕泪交流。欧阳棐本无大病,不过感了些风寒,吃了两帖药便无大碍,只是为母亲交待下的两件事无法办妥着急。现已探得皇上已下诏征求父亲的《五代史记》的遗稿,王安石也为父亲写了祭文,两件事不必自己请求,王安石竟为之办妥,不觉心怀大畅,当时便决定上王府向王安石叩谢。
父丧在身,欧阳棐必得肃容含悲,但与第一次进王府相比,这次的腰杆不由得挺直了三分。不巧的是王安石不在家,由王雱接待,而王雱的态度也热情了不少。一番礼让,引进客厅,王雱便一迭声吩咐:“给叔弼兄上茶!”又说,“家父不在,叔弼兄尚有何事只管对弟言明。”
欧阳棐说道:“有劳元择兄了。丞相万几之余,为先父书写祭文,一时洛阳纸贵。不只文采豪健瑰丽,指顾功过,也足可告慰先父于地下。为人子者无以为报,谨以祭颡于地,敬谢丞相盛德。”
王雱说道:“叔弼兄如此说就见外了。你我两家,世谊本厚,令兄取吴充之女为妻,舍妹嫁吴充之子为妻,也算有通家之好,家父也必不令叔弼兄叩谢。今后有空,还望叔弼兄常来走动。”
客厅中边和王雱闲话边待候王安石的几名客人,均已读过王安石写的祭文,又见欧阳棐甚得礼遇,一个个嘴里叫着叔弼兄长,叔弼兄短的套起了近乎。世情如此,不足为怪。
正文 八十三、曾布没到码头迎接,吕惠卿心里有点堵
久久小说 更新时间:2010-10-21 11:49:51 本章字数:4758
吕惠卿是在最后一次登临了北固山后欣然登舟的。十月天气,艳阳送暖,风吹在身上却是冷嗖嗖的。山就在江边,江面空阔,水流平缓,带着秋的旷达与悠闲。而吕惠卿在凭高远眺时,也是悠闲自得的。
自从熙宁二年父亲过世,吕惠卿回到润州,把父亲埋葬在北固山下,又在墓旁搭了数间茅舍,与两个弟弟吕升卿、吕和卿守制。日子流水般过去,不觉三年期满,可以回朝复职了。治平四年吕惠卿怀揣王安石的荐书上京找曾公亮,心里想的是有一馆职足矣!这次回京呢?还在一个月前,吕惠卿已把自己的行期写信告诉了王安石,不久,京里来人带来消息,自己已从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升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管勾国子监。后来又知道,赵顼是想在召见之后再除差遣,是王安石请赵顼先除差遣的。既然京中有当朝宰相王安石预作安排,他吕惠卿还有什么事要惴惴于心、苟苟于形?
吕惠卿是乘船回汴梁的,站在船头,望着沿岸灿烂的秋景,不免逸兴湍飞。不过他没有作诗,他在秋色迷离中检视岁月消逝的痕迹,寻觅当年挥洒权力所留下的令人得意又陶醉的余响。三年时间不算长,不过是,父亲墓前的扬柳绿了三次,桐叶飘零了三次,但在汴梁,能这样说吗?人事变迁又是何等的迅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宋熙丰遗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