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阅读33(1/3)
出兵响应,但是在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李蒙的进攻下全军大败,结果活捉被烹。wanzhengshu.org这次王奇亲自去拜访他,他自然表现的非常热情了,对王奇委婉的提出希望他能照顾王家在颍川的产业,也是一口就答应了。本来嘛,身为一方郡守,想要升官就的有政绩才行,王奇所开的冶铁作坊,琉璃作坊和以后即将开的陶瓷作坊,都会给颍川郡带来极大的收益,李旻当然愿意照顾这些产业了。对于王奇所说的降兵农庄,王奇还没直接说,李旻却已经先开始开口感谢了。
原来那十万黄巾降兵在王奇的命令下开垦农庄,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期,但这十万降兵可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壮,在王奇精耕细作的指示下和他们的辛苦劳作下,还是取得了极大的丰收。虽然目前还没具体统计出今年的粮食产量,但估计应该会有两百万石左右,那可是足够七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呀。在这个因为黄巾之乱而大量缺粮的年份,这两百万石粮食虽然不归李旻管,但也足以让不必担心郡内的粮食问题。
从李旻处得到满意答复的王奇,在阳翟住了一晚以后,第二天就带着一行人来到了许县。
在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在此繁衍生息,故称许地。周朝称许国,秦时称许县。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但是王奇来到这儿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名叫许县的小县城。
王奇按例拜访了许县的县令,跟他客套了一下,这个小县令可比李旻好相处多了,在得知王奇来访后,马上就乐颠颠的主动跑出来迎接了,在王奇刚说了王家在许县的产业后,县令马上就拍胸部保证会好好照顾好它们的。王奇虽然对他这样的保证并不是很相信,但他既然这样说了,自己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只是叫人给他留下一万贯小钱,让他真心的给自己服务。
在处理完毕县令的事后,王奇就回到了许县郊外最大的一个农庄。
为了安置那些黄巾降兵,王奇当时在颍川郡建立了几十个农庄,而这一个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人数有一万多人。农庄的面积自然是很大了,几乎占了整个许县的南郊。
此时王奇正和郭嘉正坐在农庄的书房当中,一起听农庄的庄主报告这几个月来农庄中的情况,旁边在座的还有金村的老村长金贵。至于张飞则是被王奇派出去训练那闲下来的一万多原来的黄巾降兵。这些黄巾降兵都是战后活下来的精兵,而张飞也是百里挑一的猛将,放着这么好的资源浪费,可不是王奇做的出来的事情。
所以在王奇一听说农庄的人已经闲下来了以后,立马就让本来和他们一起待在书房张飞去训练他们,虽然王奇也很想把他们训练成自己最想要的弓骑兵,但此时他原来的三千弓骑近卫都在谯县,让他一个人教他们,他可没这个闲心。张飞虽然不懂如何训练弓骑,但让他训练训练这些黄巾降兵的战斗纪律和基本战阵还是可以的。
“哦!今年的收入竟然总共有二百零七万石!这可足以让我们不必担心接下来的饥荒了!”王奇兴奋得到。虽然不知道二百零七万石粮食具体有多少,但光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应该足以应付大战之后的饥荒了。
“是的!少爷!最近就有很多冀州幽州那边逃难来的人来到这儿,听说那边还没入秋就已经没粮了,田地又没人耕种,今年那边必闹饥荒呀!”农庄的庄主王顺答道。王家历来是农商两不误,在并州老家有大量农庄,在其他地方则有大量商号。这个王顺就是王允特地从老家调过来的。
“现在就有流民过来了吗?”王奇有点好奇,他知道黄巾在其他地方虽然很不得人心,但在冀幽两州张角的老巢,还是比较得势的,农民们如果实在生活不下去,也应该去投靠黄巾呀,看来现在黄巾的日子也很不好过了。
“嗯!是的!前几日尚有百十人想投靠农庄,但因为没有老爷和少爷的指示,我叫人把他们都赶走了!”说完脸上有点期盼的看着王奇,想来是那些流民实在太惨了,让这位王家的老家仆动了恻隐之心。
“呵呵!顺老呀!以后再有流民想来投靠,你就挑出其中的青壮男女加以收留,当然还包括他们的家人了。”冀幽两州多出豪杰之士,民风也是比较彪悍的,为了几年后的大战,王奇当然要尽量的收留他们了。
〈到王顺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王奇知道他想说什么,遂继续道:
“至于老弱病残i开设粥场,用来救济他们!当然其中的才能之士也应该加以收留!”
王奇并没说收留这些老弱病残,但他这样做其实已经仁至义尽了。在逃荒中最难熬的就属这些老弱病残了,青壮年男女还可以在富豪地主哪儿卖身为奴,而这些老弱病残却基本没人要,最后只能活活饿死,王奇现在手中虽然有了点粮食,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收留全部的流民,对这些老弱病残开粥场还实在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不忍心看到他们活活饿死,才不得已而做出的呢。只是王奇绝对无法想到,他今天动的这个恻隐之心后来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回报。
“是!少爷!”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黄梁三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