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阅读97(2/3)
,与席的这几人都是飞扬跋扈惯了的主,一拍桌子张口便骂。偏生这设计此庄的人处处都有别出心裁之意,用以编织隔断用的篱笆的藤蔓尚是活的,根长在地上,正鲜活得枝叶繁茂,篱笆密不透风,便是贴在篱笆上也难看清隔壁之人的模样。
岂知那清朗声音根本不理会那些人,淡淡道:
“武昌鱼即鳊鱼,以三国时吴王故都武昌(今鄂州市)得名,吴曾迁都建业(今南京市)。乌程侯孙皓拟迁回武昌,大臣陆凯上书谏阻,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使武昌鱼之称流传一千六百多年,名声越来越大。范成大所作之诗比此晚了近千年,最早咏叹这鱼之说,不知从何说起!”
此时便是再笨的人也能听将出他话中的敌意,这人分明是冲着宝玉而来,最令人震惊的是,他说话声音虽然很轻,与他们之间还相距了一道篱笆,可是话声却仿佛是贴近了每个人的耳朵一般很紧密的传来。那几名口出秽言的世家子弟虽然冲动,却也丝毫不笨,知道只凭这一手功夫也是自己惹将不起的,顿时乖乖住口。
而当场被人扫了面子的宝玉却微微一笑,却不搭话,丝毫不以为忤的揭开那盖子,顿时白气氤氲,熏蒸扑出,待雾气略散,只见盘中一尾两斤余重的武昌鱼平平卧着,鱼肉雪白,其上缀以红、黄、绿各色菜丝,看上去五彩缤纷,盘底的汤中更辅以火腿、冬菇、冬笋和鸡汤,宝玉举筷一夹,见雪白的鱼肉娇嫩得若豆腐一般,一碰即散,品尝之下,只觉得肥美嫩腴,不禁叹道:
“昔日在金陵之时便多闻得武昌鱼之名,不意竟在这北地才得偿心愿。只是想来这料理之法虽然颇为正宗,鱼却当非武昌所产,憾甚。”
被他这么若无其事的一说,局面上那本来沉默着的尴尬气氛顿时被打破开来。载沣忙笑道:
“二哥有所不知,此鱼乃是正宗武昌樊口所出产的!”
宝玉“哦”了一声,好奇道:
“愿闻其详。”
载沣道:
“二哥不知,此地主人手笔甚大,乃是趁此天气寒冷之时,特地以冰块将产自武昌的此鱼运快马送过来。饶是如此糜费人力物力,也只能季节转凉时候方才能如此。今日盘中这道珍馐,实在耗费了不知多少人之心力。”
宝玉方欲说话,冷不防那声音又高傲的响了起来:
“整日里不务正业,却耽于口腹,迷于声色,可见世间流传之言语不可尽信,欺世盗名者比比皆是!”( )
第四十八章
面临对方咄咄逼人的紧迫,宝玉却依然没有答话,只是笑了笑
——他的笑意就仿佛是月下一柄浸透了寒光的匕首。全//本\小//说\网
——又仿佛是阅尽了繁华的东流江水。
然后他依然故我的从容看向面前刚上那盅精致汤品,彬彬有礼的询问上菜的丫鬟道:
“不知道此菜又有什么别具一格之处?”
那丫鬟见问话的是这般一个俊秀公子,脸顿时腾的红的,羞涩道:
“回…回公子的话,本道菜却是开胃的甜饮。只因为之前的这道清蒸武昌鱼乃是至味,食之后惟恐冲淡了后面所上菜肴之口感。故特上此羹以涤口中余味。”
宝玉“哦”了一声,他望着精美盅盖上的那首小词,徐徐念道:
“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
一面将盅靠近唇边,一饮之下,只觉得寒凉甘润沁喉,斯时天气虽然还颇为寒冷,但刚刚才大啖了滚烫丰美的武昌鱼,喉中液体如同凝霜冻玉一般滑润下喉咙,似乎连五脏六腑都欢呼了起来,感觉这一股子凉实在来得正是时候。
旁边载沣见宝玉对那冷嘲热讽看作耳旁风,丝毫不放在心上,暗地里对他的涵养风度甚为心折,也将那声音抛在脑后,举盅谈笑道:
“此道雅点却是自塞外元人处传来,名为奶茶,我也曾在京里尝过,只觉腥味颇重,却比起此处做将出来的大为不及,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旁边侍立的一名丫鬟笑道:
“蒙人粗鄙,再好的东西也给他们糟蹋了,庄中料制这道玉髓浆,乃是把鲜牛奶煮开,晾凉,加入蜂蜜,经过细罗过滤,再对入适量的江米酒,搅匀后盛在碗里,分层码进木桶后,桶底加火烘烤,名曰“烤酪”,等到凝固后撤火,再晾凉、冰镇,最后浇上醉了年余的樱桃汁。这才能将其中的漤味祛除干净。”
此时不觉说话间,日头也自雾的遮蔽里笑吟吟的将头探将出来,烘烘的引诱着人们体表的温度,一边吃饭边享受暖日的光泽,再看着水面点动的万点金光,环境与美食巧妙的统合在一起,分外有一种惬意的体味。
而方才那道玉髓浆中,加有米酒,因此饮下的时候虽然口感寒凉,片刻后却发起热来,于是热呼呼的阳光和肚里那热呼呼的微醺醉意交错对流,在腹背之间融合游走,有感觉的人宽去外衣,懒散的半卧在躺椅之上,心里都会涌出两个由衷的字:
“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话红楼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