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阅读12(2/3)
“其后四年,也就是建炎三年,金兵大举侵宋,直取金陵,当今圣上被迫南逃,不想却在临安城外迎面遇上了预伏在此的金军。这队金军颇不寻常,名叫疾风十九骑,在金国赫赫有名,虽只一十九人,却也教圣上身侧的百余名军士难以抵敌,正在危急之际,枪神前辈忽然出现,举手之间便将骄横不可一世的疾风十九骑尽数杀死。此事传至天下,顿时群情竦动,‘枪神’之名大噪,几乎将释道二圣都一齐盖了下去。但自此一战之后,枪神前辈便销声匿迹了,武林中极少再有他的消息,只是传闻他平生颇好女色,常在临安城胭脂巷一带的烟花之地出没,也不知是真是假。你下山后若能找寻到他,细心向他请教,要破解这‘沸血神兵’之秘,或许不难。”
潘国坚又道:“军旅之中,枪术高手甚多,岳飞岳元帅和他帐下的杨再兴将军便是其中的二位顶尖人物。杨将军的枪法乃是祖传,自身对枪术的见解并不很高,对别家枪法领悟也有限,故而不足为道;岳元帅却是不同,他虽师承武学奇人周侗,却不拘泥于师传招式,融诸家武学于枪法之中,自创出‘岳家枪法’这一枪术绝技,实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奇材,如能得他指点,要解开这‘沸血神兵’的奥秘,当也大有希望。”
潘国坚道:“我忠义门原为奉岳元帅之命重建,此番变故,自当悉数告知。我暂摄掌门之位之后,便即修书,命家生持书前往岳元帅军前,告知原委。昨日家生转回,说岳元帅上京面圣去了,没有见到,书信已由牛皋将军代为收下,岳元帅回来,便能知悉。你此番下山,可径往江南寻访二人,若是机缘巧合,能遇上这二位高人,‘沸血神兵’之秘当能破解。”赵仲谋闻言大喜,向潘国坚深施一礼,说道:“多谢师伯指点。”
次日一早,赵仲谋拜别二位师伯叔和众师兄,到山下大松树下取了沸血神兵,便即向南疾行。
请大家多多支持投票,让我更新动力更足吧!
正文 第3回 阿蒙才长
(更新时间:2007-2-27 15:09:00 本章字数:25218)
下得山来,赵仲谋一路向南而行,直至午时方到得一处市集。赵仲谋胡乱买些馒头充饥,又买了匹健马代步,便即向南急行。一路晓行夜宿,不日便过了长江,江南风光尽在眼前。赵仲谋久处北地,对江南景致甚感新奇,但心念神兵之秘,无心逗留,仍是纵马疾驰。数日之间赵仲谋便到了临安城内。
此时正是南宋绍兴八年,岳飞抗金战迹之著,早已传遍天下,关于此番岳飞上京面圣,反对“和议”之举,临安城内也已传得沸沸扬扬。赵仲谋向人打听岳元帅府邸,街上众人听说是找岳元帅的,又见他手提银枪,操北方口音,只道是有重要军情禀报,未敢怠慢,急忙把他引到岳飞行辕之前。赵仲谋谢过众人,便到行辕前求见。守门小卒也以为有军情南来,急道:“这位兄弟是从北边来的么?莫非有军情禀报?”赵仲谋闻言微微一笑,想起潘国坚所说忠义门一事,说道:“我是有事要向岳元帅禀报,烦请大哥通报一声。”那守门的小卒道:“你来得不巧,元帅今早和大公子出去了,好象是去了山阴兰亭,不如你把公文留下,元帅一到,便可呈上。”赵仲谋道:“那我便去山阴走一趟,亲自禀报岳元帅。”当下向那小卒问明了道路,纵马向东而行。
临安与山阴相去不远,赵仲谋一路疾驰,两个时辰之后,便到得越州城下。越中武风不盛,名士却是极多,自春秋时文种、范蠡辅越破吴以来,便有治水功臣马臻,一钱太守刘宠,竹林狂士嵇康,东山名相谢安以及书圣王右军等诸多名人雅士相聚于此,留连于稽山镜水之间,乐而忘返。及至宋室南渡,越州更承“绍祚中兴”之重任,一度成为京畿重地,因而人口聚集,商贾往来不绝,繁华直逼临安。
赵仲谋顾不得领略越中风情,向乡人问明兰亭方向,策马疾行。昔人有云:“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赵仲谋纵马急行,双目辨路之暇,饱览一路秀色,感叹于景致之美,只觉得江南之秀无胜于此。兰亭原在越州城南二十余里外,春秋之时,越王句践曾植兰于此,而秦时又为驿亭之所在,由是得名。赵仲谋一路急行,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乡人所指引的青竹林边,果见路边石碑上刻着“兰亭”两个大字。
赵仲谋把马栓在一棵大树下,顺着曲折延伸在竹林间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前走去。竹林未尽,便见数十只高额大白鹅昂天高歌,在水池中弄波戏耍,旁边一块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赵仲谋早年随父习文数年,也曾听说过诸贤曲水流觞的故事,心想:“王右军文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此间远离尘世喧嚣,悠雅贻人,果然不错。
前行十数步,视野顿见开阔,一泓溪水从前面小山后蜿蜒而至,数十人围坐在小溪两边。只见一人伸手从小溪中捞起一杯酒,站起身来,高吟道:
燕去莺来春又到。花落花开,几度池塘草。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败意常多如意少。著甚来由,入闹寻烦恼。千古是非浑忘了。有时独自掀髯笑。
吟罢,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沸血神兵》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