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64(2/3)
抚她。
“昨天从上午到下午,学童们都在说老师的新衣真好看,像个漂亮姐姐!”
“村里那帮家伙还说我若不是夫子,扮了姑娘去唱戏,肯定没人认出来。”
“是他们见识少,城里很多公子也会穿这么明艳的长衫的,你怎么就不能穿了。”
小福噘了嘴,因为自己的审美被质疑而不开心。
“但城里公子本身个头高大,气质是自身就有的,老大我呢,却是扮出来的,被他们这么说,心里会虚,明白吗?”
“……好嘛,那给丁点穿!”小福理解了老大的心情,只得妥协,便看向丁点。
“先搁着吧,等秋天时再给我穿,我个头还会长。”丁点委婉地答应着。
要他选,他喜欢穿黑色和灰色,低调才是他性格。
“好啦,我已经在做另一件了,很快又有新衣穿了。”丁石头看看天色,倒茶漱了下口,便往前面去。
上午和下午都有茶点,他们自己的早饭和中饭通常都很简单,随便做点什么吃,省些时间和力气。
小姐妹每天都要做茶点,因此后院里还没养猪,鸡鸭也还没有准备。
不过江虎子已经答应了,等他奶奶把这一批小鸡仔盘出来,就捉十只过来给她们先喂着。
也因此,后院里那一小块地这两天就抽空垦出来,种些青菜如莴麻什么的。
这个任务,当然交给少年们了,不抄书的都去。
今天开始,丁石头在整队等所有学童到齐时,开始教大家背《三字经》。
《三字经》一百八十七句,一共五百六十一个字,并不算多,她带着大家念,一次念完四句再回头让大家反复背。
一句六个字,四句就是二十四个字,相当于一整首诗了。
她也不解释意思,就是带着大家反复大声背,背到习惯成自然。
等所有学童都到了,就领着他们像昨天那样进敞屋坐下,大家都很主动将自己的小书箱放到了课桌上摆着。
举一反三、遵守流程,这样的积极表现让丁石头很满意。
不过今天教课内容,却不是《三字经》,而是继续拿出八个字牌,挂成一排,挨个去教。
然后将两个字牌摆到一起,就像搭积木一般,然后扩散词语、成语、典故……
而《三字经》里许多故事,也在教个别字时一并讲了。
大家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却浑然不知这就是他们现在已经背过和将来要背的内容。
这是丁石头决意区别于别人塾学的教学方式,乱序法与顺序法。
以《三字经》为例,等她打乱顺序将每个字都教完,再让大家将早已背熟的全文对照,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惊喜。
这样的独特方式,就算在江夏村塾启蒙了一个学季的那几个学童,也只是发现有些字是以前学过的,但没有意识到丁石头的用意。
只有刘学贵坐在最后面,有时从书本中抬头,若有所思。
正文卷 第257章 果然出手了
上午学完的字继续挂到屋檐下,中午时少年们过来通读一遍,不认识的就会问丁石头。
丁石头也会让他们来组词、造句,告诉他们一些关于这些字的故事。
从此以后,大家都习惯了中午过来,等丁石头吃完饭就请教问题。
在学童们来之前,也会用到那些沙盘练字,或者直接拿了纸笔坐下,帮着抄写纸片。
其他没任务的,就会帮忙打柴过来,或者去后院里锄地、松土、浇水……慢慢地,也都成为习惯。
因为他们在这儿免费跟着丁石头学东西、做学问,他们家的大人也不会管他们老往这儿跑的事。
就算是泥腿子,多读几本书的泥腿子也比目不识丁、不谙世事的泥腿子要强百倍,至少进了城做什么都不怕被人骗。
当然,少年们仍没忘记做面食、做菜的事情,后来也经常在厨房里帮忙,练习刀功、揉面、搭配菜色。
丁石头不是大厨,只不过这些年四处流浪,如丁点说的,偷吃的、偷看的就积攒许多经验了。
时间长了,丁家就成了南城村大小少年、学童们最爱聚集之地,也再没有人敢上门找茬。
月底时,有天来送学童的外村家长,几个人聚在一起嘀嘀咕咕,然后推举了一人出来,在丁石头正要带学童们进敞屋上课时,喊住了她。
“丁老师!”
因为丁石头让学童们叫她老师,因此大家也跟着喊起了老师,而不是夫子。
“有事吗?”丁石头看向对方,是初一那天才来的学童王家福的爹。
“是这样,这些天我们都亲眼看到,丁老师教学童教得很好,我家娃子每天回家都很认真背书给我们听。”
“我们也很高兴娃子读书比以前更积极了,只是……”王家福的爹说到这里有些迟疑。
“刚才我们几个大人也在说这事儿,就是若想娃子们将来考科举,丁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