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86(3/3)
有对比的情况下,没人知道是快还是不快,但如今有了九九塾学做比较,高下立见。
九九塾学的学习进度快吗?
这批启蒙班最小的学童三岁多,最大的七岁多,背起书来或有生疏差异,但并没有谁真正掉队。
狗娃的弟弟最小,可狗娃每天背书很有积极性,弟弟就是坐在旁边听也熟了。
既然这么小的娃子都听得懂课也有成效,就说明九九塾学的进度一切正常。
其实这里丁石头是取巧的,若因此说江夏村塾的进度慢了,想必夏家秀才们也挺冤吧。
因为丁石头连试读一共教了两个月,学童们还没摸过书、没提过笔,也不知道学了哪本圣人书籍。
如果有人问他们《三字经》学过没有?他们肯定会摇头不认识。
可若有人让他们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们能背得毫不打顿儿。
默写《三字经》?
抱歉,还没学过。
但是把字拿出来给他们认,他们就能立刻拿树枝或者烧火棍在地上写给你看。
这种读书方式,让这些孩子身怀明珠而不自知。
但是大人都明白了,也信服九九塾学的实力。
丁石头自然没少从家长们那里听到夸赞,这也是她敢做扩招准备的原因。
在这宣传最不发达的时代,她相信口碑是最好的传播渠道。
因此,在排好大家助教的班后,丁石头就开始拟写课程教案了。
启蒙班要学什么,是早就写好了的,现在要制定辍学生复学班的教学计划。
那些知道了消息的村里人果然带信去了亲戚家里。
有的人家觉得,自家娃子已经出力在干活了,就有些不想耽搁做事。
可有些人家却觉得,让孩子多识些字将来能进城赚钱。
但是村里有娃子在九九塾学的,几乎不用多作宣传了,都有些心动。
只是大家都在束修的事情上迟疑了。
第一个月要一两银子,那不是启蒙班才有的吗,他们都是早就启蒙过的,都上过几年学了,怎么还要从启蒙班开始?
村里人拧不过那些亲戚的想法,就回来找丁石头诉苦。
丁石头却笑了笑,说道:“那就换一种方式,通过考试考进来,能考进来的就按后面的束修一样。”
她可不想因为五吊钱就损失一个生源,若真的能考试过关,就证明正常读书没有问题,少收五吊钱也无妨。
束修问题解决,五
不想错过《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