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182(2/3)
前不久陈拾提出给富贵楼招个掌柜,把叶柏空出来接他的田庄班子,他想去隔壁州县看看,要么拓展新的干货铺并供酒、要么开酒楼、要么联系商家供酒。
买了这么多田庄种葡萄、种红薯、种菜,总要多发展几条供应渠道线,而不是只靠自家这点铺子消耗。
陈拾比叶柏更有生意头脑,才会有此提议。
丁石头听了自然不会反对,做生意本就是她计划发家的目标,只是以前积蓄不够而已。
但现在有钱了,却是靠着赵简赚到的。
既是如此,她自然也想让这生意做得更大,不让赵简蚀本啊。
但丁石头想了想,与其在城里招掌柜,不如从南城村培养几个,以后在外地开分号,也可以把这些培养出来的人送出去。
就像那帮少年们,都可以培养成为新塾学的老师。
用自己培养出来的人,不是更有成就感?
而丁石头提议的人选之一,就是刘学贵的哥哥刘学富,也就是夏秋菱的丈夫。
有了这个想法,虽然还没有说出来,但丁石头自然更愿意好好结交刘家,培养自己的忠实手下。
至于李家,鉴于只有刘耆老最好,老婆子和侄媳妇差劲,丁石头并不急着表达什么。
也就是买了许多篾制品,毕竟田庄、酒楼、粮行、干货铺全都用得上的东西。
虽然相比江、刘两家,甚至陈六和王木匠,这都是很小的生意。
但李耆老父子本就闲时做篾匠,编了许多箩筐、盘箕、筛子等物上集去卖。
现在不用上集,编出来直接供给丁家就行了,而且丁家是按市集行价买的,都不肯还价。
李耆老自然明白是丁家丫头照顾自己生意。
他有心要打个折,奈何老婆子在家闹,说丁家是有钱人家,又不跟你还价,你为什么还要主动去降价呢?
正文卷 第709章 进城过年
才多贵的东西啊,你便宜是你少赚,可对丁家来说,根本不关痛痒。
就算你全部不要钱送给人家,对人家来说也是一笔小钱。
这事闹得李耆老很尴尬。
丁石头知道后,专程和李耆老说了话,安抚了他几句,又拿陈六和王木匠来做例子。
毕竟在商言商,价钱上合理、质量上合格,就是最好的回报。
自然,李耆老父子编出来的篾器都很好用,也很经用,有了丁石头的开解,李耆老也就释然了。
在又下了两场连绵的中雪后,天晴了几天,复学班再交了一次作业,便正式放假了。
转眼过了小年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吃了早饭,丁石头就被赵简抱上马车,进城过年。
这次是进城,不是去田庄,因此也没用到大马车,直接坐城里来的马车回城,再次住进了赵府。
赵府活动范围广,小院子也多。
虽然对外是做成了干货铺老板的货仓,原来烧坏的主院也重新修好。但真正做地窖、做货仓的仍然是别的院子。
毕竟他们要的是一个对外掩饰的名目,此番低调回府,长住都行。
不过赵简却觉得住在村子里更有气氛,热闹、简单、温暖。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生活,对比之前住在赵府里时,确实是如此真实的感受。
丁石头也有同感,虽说在这里可以生活得更自在而真性情,但事有两面,看你怎么取舍了。
换了名头的赵府,并没有因他们住进来而增加管家、厨娘和仆役。
不像当初,为了更像个普通府邸,而招了那么多人。
但当时只有李坎他们二十多人,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主子安全,而不是维护一块地方的环境和生活。
那时陈拾和叶柏各带人手去寻医为主子治病,人手分散自然照顾不来。
现在不同了,且不说三批人马汇集,就连飞鹰卫都进来不少人。
如今赵简带着丁石头回杭城过年,城里的手下不说一百,也有九十。
这些人分散在酒楼、粮行、干货铺、叶宅、陈宅,还有客栈也住了几个在杭城过年的远客。
所有人都集中在城西南一带。
丁石头并不知道个中还有这许多门道,只是因为回到赵府也想起了过去愉快的回忆,心情十分地好。
虽然当初赵简的小院烧掉了,重新又建了新屋子,但已完全不是当初的模样。
首先主屋建的是双檐六角楼。
除了正房,左右各分暗阁,一边为卧室、一边为书房,又分了前后明暗间,正房后面还有个抱厦,出抱厦上楼。
卧室外间盘了大炕,夜里能睡、白天也能待亲近的家客,用大屏风和帘幔隔开内室。
书房临窗放的是罗汉床,用半月博古架相隔,一边是书桌,靠另一扇窗摆了两个书架,墙角放了一个木制置物筒,放着几卷画轴。
墙上挂了几幅赵简写的字,虽说实力大不如前,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