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章 师奉太上老君令(1/3)
叶法善天师门下有三位入室弟子。
大弟子澄怀,俗名尹愔,年方十岁,秦州天水人氏,出生于诗书之家。他剑眉星眸,聪慧多智,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欢研读《老子》,捧书在手,便茶饭不思。
澄怀幼时跟随父亲尹守贞迁居长安,听说了叶法善天师的诸多仙迹:凌空观法摄魅人;掘井飞符治沉疴;与著名道士张果斗智斗勇;他不喜浮屠,与长安洛阳几十名高僧舌战数日不倒,弛声走誉,名动天下。
迹混朝伍,帝王宠幸有加,叶法善天师不求金章,不喜紫绶,孤鹤飞归山野,清骨无尘,名升上德。澄怀慕其大名,不远千里来到青田太鹤山洞天求学。
他少年老成,符箓、劾鬼、隶神、摄养、占卜等功课,都是诸位弟子中最优秀的。
澄怀最擅长的是剑术,经常被师父提为教头,教其他弟子习剑。
师父说,剑为道家法器,修道之人,要学会炼剑。天下玄门各派,大德高道,皆有圣剑守护,外斩妖邪,内斩心魔。无论代天行化,还是布令宣威,全凭三尺法剑。斋醮行科时,咒、讳、气、符,也要配以法剑使用。
师父经常提起道家经典《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上古商天子的三把圣剑。
一把叫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触物泯然无际,刺入身体而人不觉;
另一把剑叫承影,日夕昏明之际,面北察之,淡淡焉若有若无,莫识其状。触物只是窃然有声,刺过身体,人并不觉得疼痛;
还有一把剑叫宵练,昼见影而不见光,夜见光而不见形,触物騞然而过,随过随合,虽然能感觉到疼痛,但血不沾刃。
这三把圣剑,上品含光为入道合体之状,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状,下品宵练是为按道守习之状。可惜春秋之后,三把圣剑流落风尘,人间再无它们的音讯。叶法善天师数次提及,总是怅然若失。
弟子们都知道,师父不仅想要复原上古圣剑的锻铸技术,更想三剑合道,运转魁罡,斡旋斗杓,转杀为生,变刑成德,与世人一断俗欲,二断烦恼,三断愚痴。
二弟子子虚,本名暨立言,出身钱塘暨氏。年纪比澄怀小两岁,长得丰神俊朗,面似满月,身姿凛凛如列松临风,一副少年书生的模样。
钱塘暨氏,门第清华,祖上三代皆在大唐朝廷为官。子虚生性澹泊,喜好玄学、司乐,不愿追逐俗世的功名利禄,便皈依了玄门。山、医、命、相、卜各通一点,符箓、剑术、斋醮、太极也学得七分。
子虚痴迷《庄子》,崇尚庄周的齐物之说。以道观之,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所以,他将自己的俗名也改为暨齐物。
他的道术、剑术不及澄怀师兄,琴技却是诸位弟子中最出色的。叶法善天师是大唐著名的十二音神,在他的调教下,子虚的琴技进步神速,离登峰造极也就差了一点苦练的火候了。
子虚有一把祖传的七弦古琴,梧桐木胎、色紫如栗壳,纯鹿角沙漆灰,琴身有些许冰裂断纹,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龙池上方刻有寸许大小的四字行草“上古逸音”。
龙池右侧,以庄子名言刻隶书铭:“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声有五音,人间便有了宫、商、角、徵、羽五弦。后来,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琴。
上古逸音,金徽玉轸,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俱备,自然非人间凡品。每逢子虚抚琴弄音,混元峰上便有松鸣鹤舞的瑞象。
七弦之上,五行文武,岳内取声,声出两池。喓喓间,松花逐流水,风月清明;喈喈间,鹤唳拍长空,云卷天际。
三弟子姓石
,名清,括苍青田人氏。幼年时双亲离世,寄养在伯父家中。无奈伯父家贫多子,无力抚养石清,便将他送到了太鹤山洞天,度为一名道士。
石清刚入师门,未得道号,只能算是太鹤山洞天的入室箓生弟子。尚在童龀之年的他,一笑起来,便会露出两颗缺失的犬齿牙洞。
他年纪最轻也最不着调,既不热衷道术、剑术和医术,也无宫商角徵羽的天赋。
石清的父母原是括苍名噪一方的石雕艺人,手艺精妙绝伦。他继承了家传,最爱琢磨青田山中的石头,这些顽石,经他巧手一雕琢,就变身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瓜果菜蔬,堪称一奇。
括苍青田盛产奇石,灯光冻、封门青、竹叶青、石榴红、蓝青田、绿青田,五颜六色,玉质冰清,皆是砥砺琢磨的上好石材。
这些石头有些来历。相传,上古女娲氏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开世造物之后,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地间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女娲氏不忍心生灵涂炭,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以修补天阙,普救人间。补天之后,剩余一块云彩石,女娲氏将其扔向凡间,不偏不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开元盛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