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章完结145(1/3)
近一年的准备后,迪亚士船队于 1487 年七八月之交从里斯本出发了。youshulou.org
迪亚士沿着西非海岸南下,途经康留下的最后一根石柱,到圣诞节时,他们抵达了一处他们称之为“圣克里斯托弗湾”的海湾,此时他们出海已经四个月了,筋疲力尽但还要顶着海岸沿线的西南风蜿蜒前进,而北上的海流则更增加了前行的难度。
随后几天,船队经过了一片丘陵起伏的荒凉海岸,此时,水手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针对逆风与逆流的消耗战,远离海岸,将帆降到半桅,向西驶入茫茫大海,尽管这与他们向东航行的目的正好相反。
此前葡萄牙水手从几内亚湾返航时,发现可以远离非洲海岸绕一大圈进入大西洋中部,然后借助西风轻松省力地向东返回葡萄牙。他们推断或许这种规律在南大西洋也同样有效,至少应该碰碰运气。
在向西南航行十三天近一千英里后,在南纬大约 38 度的海面上,他们的直觉应验了:西风开始将他们的船只吹向东方,然后连续向东航行几天后,海平面上并没有出现陆地的踪影。
他们决定向北航行,希望能找到陆地,1488 年 1 月底,他们看到了高耸的山岭,1488 年 2 月 3 日,葡萄牙人登陆了,此时他们在开阔海域已经航行了将近四周,所绕的一个大圈让他们错过了非洲的最南端。
在与当地人发生一场小规模冲突后,葡萄牙人继续航行了 200 英里,这时候海岸线毋庸置疑地折向东北方,葡萄牙人喜出望外:他们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一定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
海水变得越来越温暖,但海浪的颠簸起伏给船员们的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3 月 12 日,葡萄牙船队抵达溢出海湾,在那里树立了最后一根石柱,然后精疲力尽的水手们一致要求掉头返航,以免因距离补给船过远而全军覆没,内心非常失望的迪亚士难违众意,在说服水手们继续向北航行了三天后,终于同意掉头返航。
当迪亚士率领船只向西返航时,葡萄牙人首次发现了好望角,这是一个全球史上的关键时刻:人们首次明确无误地证明,非洲大陆是有尽头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在非洲的最南端是相通的。据历史记载,迪亚士及其伙伴一开始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风暴角,是若昂二世将其改为好望角,因为它承诺了印度的最后的发现。
第323,重要港口开普敦
消化掉以上的历史信息以后,蒂姆从这段材料里面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第一次进入印度洋的时候他并没有发现好望角,好望角的发现是葡萄牙人在返航的途中发现的。
这也就是说明迪亚士在第一次进入印度洋的时候,他是向南航行超过了好望角的位置以后才顺着洋流进入了印度洋,正好避开了好望角的区域。
而在返航的途中,葡萄牙人迪亚士顺着非洲大陆向西边的大西洋进入的时候路过了好望角,紧接着,他们就在这里见识到了好望角风暴的威力。
想到这里,蒂姆脑袋灵光一现,如果想要平安无事地通过好望角,那么只要当船只抵达好望角的时候继续向南航行一天的时间后再向东行驶,最后直接向北航行,这样一来,等于是绕了一个大圈子避开了好望角。
用这样的方法渡过好望角那的确是可以考虑的,但是这样一来就等于是间接的放弃了好望角的重要港口——开普敦的控制权。
开普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的地里位置刚好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扼守了两大洋的咽喉地带,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轻易放弃了开普敦,那么从欧洲通往东方的贸易航线将很容易会受制于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人直接扼住命门。
想到这里,蒂姆无奈的叹口气,看来是注定躲不过好望角了,既然如此那就迎难而上吧。
拿着世界地图一阵观摩,仔细确定了开普敦的具体位置以后,蒂姆便命士兵向大陆靠岸。
从确切的地理位置来看,开普敦是位于南大西洋的东沿岸,非洲大陆西海岸的港口。而从整体上来看,开普敦西郊濒大西洋,南郊的开普敦半岛拥有一直向大西洋方向伸展的山脊,以好望角为终点,最后直接插入印度洋,居两洋之会。可以说这个地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咽喉地带,其重要性简直不亚于马六甲海峡。
至于气候类型,开普半岛拥有地中海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即每年五月至八月,冷锋连同大量的雨水自大西洋到来,平均最低温度只有约七度左右,整个城市降雨量最高为冬季。
另因为地势问题,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夏季为每年十一月月至次年二月,气候温暖而干燥,平均最高气温为二十六度。(敲黑板划重点:高中生读者必须熟悉这个地理位置,每次考试都会考)
每年冬季的时候,这个地方受西风带控制,因此好望角地区的风浪是非常大,所以冬季很不适合通过好望角,而现在正好是十一月,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欧陆之航海时代》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