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4章 怎么这么乱啊!(2/2)
明诗姑娘清清白白。
陈平哈哈大笑地点点头,让他明日来取信件。
待人走后,陈平一一打开信件细看。
【工商兴国此乃匠人行径,于国无益。读书之人当顺天正心......】
振兴工业,鼓励工、商发展,这一直都是陈平的观点。
不仅如此,他还曾说过,若是科举考试能增添算学理工等科目会更好。
【心不正,则生邪念,生出邪谋。若心持正,如教化圣人之道,不被金钱名利所扰,知大局,岂不为正道?工匠、商事,终非本等。钱财乃是身外物,如何能够圈吾足?】
陈平忍不住挑了挑眉,抛开别的不说,这位苏姑娘用词如绣,字迹隽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实属难得。
而后,还在书信一角看见两个小小的“请教”两字。
通篇下来,也就只有这两个字能够让人觉出有几分明显的情绪。
不过,她好像是误会了陈平的意思。
所谓工商兴国,并非是让读书人都放下手里的书本,转而投身于工匠或商业。
而是在读书修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展自身特长,莫要做那死读书、读死书之人。
不过苏依依会这么想也很正常,在这个时代讲究的便是“修身”为始。
整个社会的中枢力量都放在了士人阶层与农民身上,比起工商之事,务农才是根本之基,读书才是出头之路。
读书明志,参考科举,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早已深入人心。
民为邦本,农为民本,更是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的默契。
在农耕时代,这两者才是稳固社会的基石。
所以士农排在前方,而工匠遭歧、商人逐末。
陈平不紧不慢看着其他几封信的内容,有提出他的诗词虽好,但诗不如论的;还有提出他精于算学,实则本末倒置的。
基本上都是古代与现代思想维度的撞击,而产生的理解偏差,没有真正的对错。
陈平笑了笑,将所有的问题一一列出,逐个写回信解答。
求月票、推荐票、打赏、订阅。
不想错过《农家状元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