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1章 乱世(3/6)
眼人都能看出来胡虏心怀不轨。
所以即使是夺取政权不久的楚王也要在内部贼寇四起,各地封疆大吏态度暧昧的时候专注于处理北辽之事。
理论上来说这样做没有毛病,唯一有点分歧的可能就是,对于处理北辽,楚王貌似和他的心腹大臣之间有些结构性的不同。
譬如,兵部、工部尚书等人向楚王陈述了边防的压力,希望楚王能够尽可能的答应北辽的要求,以缓解压力,争取时间。
这本来是和楚王声称的卧薪尝胆殊途同归,奈何楚王口中的卧薪尝胆似乎远没有到这般卑躬屈膝的地步。
“焉能如此卑微?即便北辽势大,也不至尽数接受胡虏之苛刻要求。”
“上次他们便要岁币,要榷场,现在岂不是还会索要更多,乃至于割地?”
对于心腹大臣们的态度,楚王略有不满,虽说他还没有坐上龙椅,但已经自居为大誉皇帝,将自己视为天子了。
天子岂能媚颜讨好胡虏?
听到楚王这样说,被召集过来的心腹纷纷面露难色,要知道眼下除了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之外,天下十三州之地的知府知州,排开荆州之外,其余的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楚王。
更为关键的是守卫边疆的北军和西军,如果不能迅速的掌控这两支军队,莫看他们现在控制了京师控制了朝廷,那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浮萍一般很可能转瞬即逝。
可是楚王竟然不肯将卧薪尝胆进行到底,这种时候还想着既要保全天朝上国的颜面,又要北辽不对大誉进行军事威压。
如此作态,简直就是认不清形势,以为事情都会向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只是在楚王面前,纵使一众心腹大臣心里明镜似的,却也不敢明着说出来,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谏。
然而楚王并不想听这些,他甚至已经将北辽的威胁抛诸脑后,开始催促诸臣联系各地知府知州,做着拉拢他们拥趸自己进而稳固局面的美梦。
待到一众楚王的心腹大臣离开皇宫,走在出宫的路上时,沉默成为了每个人无言的选择。
按理说他们该高兴才对,毕竟自从天启帝病重以来所发生的各种事,基本上都是有利于楚王的,但是到现在却不知怎的,局面竟有些无法收场的势头。
“许公,殿下似乎还未看清,那北辽狼子野心,既要对方不干涉我朝事务,则必须将其喂饱了才行,更别说现在的情况一片混沌,明朗之意未见,兴许还要北辽支持才能稳住局势,这...”
“我言也是如此,殿下素来不喜逆言,可事到如今吾等身家性命全系于殿下一身,若放任殿下乱来,恐招惹杀身之祸,灭族之灾啊!”
“...”
出宫之后,兵部尚书府中,聚集了楚党一派的核心人物。
几乎是所有人都忍不住开口说话,而处于旋涡当中的兵部尚书则眉眼低垂,不知在想些什么。
与此同时,京城以北的北大营,夏州的西军帅帐,寿县的西南招讨副使营地,以及北方草原上的北辽可汗大帐。
天下各方势力都在紧密关注着京师的情况,观察着楚王的下一步动作。
愈发紧张的气氛笼罩在这片大地之上,有那敏感之人甚至嗅到了一丝肃杀之意。
寿县。
受邀拜访金陵一众江南士绅的陈平已然回到了他最忠诚的三千铁骑身边,虽说在金陵只待了几天而已,但在这个时候离开军队未免有些让人担心。
好在这一遭金陵之行陈平并非是莽撞决定,而是做足了准备。
在陈平离开寿县的这几天里,麾下三千骑兵没有出现任何乱子,毕竟不管怎么说都有罗砺和李峰这两位镇着呢,何况这期间军饷后勤一个不缺,眼看着朝廷动荡不已,各地官府与厢军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唯独在陈平这里一切安好,这怎能不让人满意?
所以,当陈平回到寿县时,看到的是军营整肃,军士迅速被集合起来迎接他。
“罗将军,我在金陵这几日,麻烦你了。”
瞧见陈平又来这套,罗砺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去金陵几天,又生疏了不是?”
闻听此言,陈平一愣,旋即爽朗地笑了起来:“该打该打,共谋大师焉拘小节,是我的错了。”
说罢陈平便收拾了下情绪,与罗砺李峰短促地说明了一下这次去金陵的收获和情况。
待听完陈平口中江南官绅互不信任,官员忌惮他而士绅豪商们希望资助他来保全自身这一扭捏的局面后,李峰忍不住咋舌道:“乌烟瘴气,真是一帮鼠辈!”
罗砺也是啧啧两声,摇了摇头表示了自己对江南这帮官绅的失望。
见到二人的神情陈平没有意外,他也瞧不起沉浸在江南温柔乡的那些家伙,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此行只是走个过场。
毕竟这些人在江南很有势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很有钱。
自带兵以来陈平才发现,自己原先的眼界有些小了,在银钱上的眼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农家状元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