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四章 听戏(1/2)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建筑宏丽。
畅音阁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由畅音阁、扮戏楼和阅是楼三部分组成。
畅音阁的建筑结构:三层木质结构,畅音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歇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
畅音阁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畅音阁对面的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和后妃看戏的地方。东西北三面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
畅音阁在紫禁城中显得不那么起眼位置也比较偏,但它的建筑却很精巧,处处有机关,在音响上也是利用天然到了极致,很是匠心独到。
畅音阁的戏楼、后台和阅是楼形成了一个圆形建筑格局,就象回音壁一样,这样声音经过空气将声波反射在墙上,再由墙面连续向前反射,进而形成一种回音的效果。
畅音阁外部的建筑音响形成后,在畅音阁三层戏楼内,也有精巧设计,对它的听众来说都非常友好。
畅音阁第一层木地板下有地下层,在舞台正中有出入口,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地下层在中央及四角各有一个地井,只是中间的为水井,其余四个是窖井即空心土井。这样就会形成共鸣,形成扩音的效果。
畅音阁地下层正中位置有一眼水井,而藻井则是指位于水井正上方天花板正中的往上凹进的构造。声波在传播时,要被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还有若干个声波混合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
混响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通常混响会让你的声音显得更为饱满动听,例如洗澡时唱歌更好听,就是因此空气中充满了水汽。如果不加混响,声音会发干。
畅音阁三层舞台的设计,一点也不输现代。就如馆长单霁翔所说:“这里是一处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畅音阁是上中下三层结构,自上而下都有辘轳架、天井、绞盘,可以帮助演员完成升降表演。
譬如地涌金莲这一个场景被紫耀帝国历代的帝王们所喜爱,即使在他们的地宫中也常常应用,那么在大戏中更是少不了。在大戏台上表演出来,也是很受帝王们喜欢。在畅音阁的第一层寿台就能很好地完成。
寿台台面中部设出入口,出入口下方安装有绞盘,平时用木板盖着,盖板可开合,可以根据戏剧的内容,把布景和人物从地下托出台面,造成从地下或水中钻出来的戏剧效果。
二层与三层戏台也都设有天井与一层上下贯通,这样就可以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戏目,就是用辘轳把布景和演员从上面送下来,造成从天而降的戏剧效果。
畅音阁,为清宫内廷演戏楼,全称故宫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位于故宫博物院内养性殿东侧,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建筑宏丽。
看戏是皇宫中的主要娱乐。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以及皇帝登基、帝后的生日等重大庆典,都要在宫中看戏。清代宫廷内演戏的地方有多处:太极殿与长春宫之间有一座;西六宫北部重华宫一带有漱芳斋戏台。而规模宏大的畅音阁,则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
在紫耀帝国,凡遇节日,太后、皇帝总是要到畅音阁看戏,并由皇后、妃、嫔、命妇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
而凤御宸为了庆祝上元节,在畅音阁穿戏班唱戏。而戏班正是麒麟剧社。
对于在这生活了不到一年的人来说,进宫尤为难得一遇,特别是进到深宫内苑为皇帝唱戏。对于麒麟剧社的所有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但周航却是有些犯难了——因为皇上除了传他们唱戏,还要见他。
畅音阁三重檐,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与南边五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
其中,寿台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取自左思《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另外,台面中部下方设地井,地井内安装有绞盘,平时用木版盖着,盖板可开合,可以根据戏剧的内容,把布景和人物从地下托出台面,造成从地下或水中钻出来的戏剧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景星冰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