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五章 朝拜(1/1)
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们都要前来朝拜女娲,由此形成影响深远的娲皇宫庙会。祭拜活动以颂扬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女娲传说及与其有关的婚嫁、生育、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等民俗事象构成了奇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涉县的许多村名、地名都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管有关,磨盘村与女娲造人有关等。
女娲娘娘的生日是农历的三月十八,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八,来自全中国各地的人们到这里来朝拜女娲。
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八,是娲皇宫庙会。这期间,来自全中国各地的汉族民间祭祀便以摆社的形式呈现出来。到三月十八,就会有百余人被组织起来,带上全套的祭祀设备,到娲皇宫进行祭奠。祭拜活动主要包括民祭、公祭、朝拜等,主题以颂扬人类的始祖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为主要内容。
在十多米高的女娲像前,九鼎、八簋、九爼等中国传统最高规格的祭祀礼器被整齐地摆放着,祭品不但包括猪、牛、羊三牲太牢,而且还有核桃、柿子、苹果、葡萄等代表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水果。
除了有这些集体形式的祭拜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各地的零散人员也都云集到娲皇宫,祈禳还愿,整个三月间,人流不断。祈禳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求福、求寿、求才、求前程、求子、求平安等;形式多种多样,有坐夜、打扇鼓、撒米、结索开索、披红、垒石子、结红布、绑娃娃、开锁等。还愿,就是在祈禳时许下的愿望得以实现,带上祭品、香纸等物,到娲皇宫来拜谢娲皇娘娘。
女娲祭典期间,来自晋、冀、鲁、豫4省的数万观众前来参拜,并有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问祖。女娲文化是根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女娲祭典期间朝顶祭拜、求婚求育、许愿还愿、戴锁开锁、坐夜陪神、舞蹈唱经、撞钟求吉、祈福问寿等众多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对搜集研究女娲民俗的历史、现状与文化内涵,更有重要价值。
女娲祭典形成了固定的祭祀仪仗、程序等形式和内容,构成了奇特的民俗文化事象。其中的迓鼓、寺庙音乐、赛戏、扇鼓舞等,对挖掘、研究古代鼓乐、吹奏乐、仪式戏剧、祭祀舞蹈历史和价值等有重要的意义。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在天地间残存的浊气逐渐化成鸟兽鱼虫,使这个世界顿时充满了些许生气。
在这个茫茫的原野上,有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她见原野上只有野兽、鱼虫,没有跟她样的,她常常跟鸟兽鱼虫倾吐自己的心声,但是它们根本就听不懂自己的话;她坐在池塘边上,对着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发呆。忽然间,有一片树叶落到水池中,她的影子也随之荡漾起来。顿时,她的心结打开了,她缺少了同类的存在。想到这里,她马上用手把在池子里挖了一些泥土,跟水一起和根据水池子里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
就这样,女娲捏出来一个跟自己的模样差不多,但是比自己小很多的东西,捏完之后放在地上,竟然活了。她给这些小东西起了一个名字,叫“人”。
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热闹,女娲又造了很多人。而且,她为了让人能够繁衍后代,教会人们进行男女婚配,进行对后代的繁衍。后世的人们便把女娲称为大地之母、创世神、始母神。
莹儿看着北辰也在女娲行宫朝拜,有些触动了心绪。
本站网站:
不想错过《景星冰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