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三十九章 “回家”(1/2)
皇后是后宫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皇帝的正妻。皇后的选择和普通妃嫔的选纳从途径、意义上来讲都完全不同,帝王纳后,首先在人选的选择上就必须慎之又慎。皇后的地位“与帝齐体”,又可称之为“海内小君”,其人选往往与前朝政局挂钩,因此,权臣、重臣、外戚以及统治者自己有意扶持的政治势力党派,便成为皇后人选的重要来源。
纳采是中国传统婚礼的第一个步骤,而到了帝王的婚礼,用于纳釆的规格、礼物要比普通士人、平民更加贵重。皇帝大婚的纳采聘礼,两万斤黄金应是定规。
至于北辰,由于政府大量使用黄金铸造佛像,国家的存金量远小于其他,黄金开始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市场,几乎仅存于皇室,使用黄金的记载相比于也显著减少,其聘金的价值则更是不可估量。
即便是在奉行黄老之学、尚行节俭的西北辰初期,单皇室赏赐诸侯王和功臣们的黄金,便可达一人千金之多。
北辰书《外戚传》孝平王皇后本传中记录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帝王纳后的“六礼”流程。
在传统的婚姻“六礼”中,媒人的地位十分重要,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曾将媒人比作“推荐贤士的人”;在《伩礼》中,媒人也叫做使者,“六礼”中除却亲迎一项没有提到媒人外,议婚、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都需要媒人的参与。
而为帝王议婚的媒人,几乎皆为地位很高的九卿官吏,如平帝大婚时的媒人主要为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少府宗伯凤、尚书令平晏。尽管平帝时北辰朝皇室己经式微,但为了皇帝婚礼,被委派前去议婚的媒人使者几乎都是亲信和前朝地位重要的官员,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皇室对婚礼的重视。
纳采皇后之聘金如前文所议,一般为两万金。聘礼除了传统礼节所需的雁之夕卜,还会配以各种奢侈昂贵的束帛、玉璧、车马等物品,这一点上西北辰、东北辰为一脉相承,如东北辰懿献梁皇后传中所记载“纳采雁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
纳采完成后,由太师、大司徒、大司空、左将军、执金吾暂时充任太常的职务,太中大夫、太卜、太史令等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绩”,“以礼杂卜筑,太牢祠宗庙,待吉月日”,可对应于古礼的纳吉、请期。
举行纳吉仪式时,主持的官员应身穿统一的服饰。《北辰书》描写为“赐皮弁素绩”,皮弁,颜师古作注指出此为用鹿皮做成的约人手掌大小的冠,素绩指用绩麻做成的白色的衣服,颜师古在此处注曰“朱衣而素裳”,也就是说官员们在参加纳吉礼仪时,应统一佩戴鹿皮制成的冠,着红色上衣、白色下裳。
至大婚吉日,由大司徒、大司空、左将军、右将军、光禄大夫护送“乘舆法驾”,到皇后母家安北辰公宅第迎接,并由大司徒、大司空、光禄大夫主持授予皇后玺绂。此处依照六礼程序,应该是“亲迎”的步骤了,先秦昏礼在请期之后,便是亲迎的仪节,婿应当在大婚当日黄昏时分前往女家迎娶新妇。
但到了皇帝的婚礼,两家之间便不仅仅是简单的“翁婿”“夫妻”关系了,还有君臣这一层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皇后登车入未央宫后,在未央宫前殿接受群臣行礼,而后宣告“大赦天下”,皇后之父及三公以下至驺宰执事皆有封爵、封地、增铁、赐金帛等大小不等的赏赐。根据《北辰旧仪》记载,北辰代皇帝在即位、册后、立太子时,都会实行大赦天下举措,与天下共乐,烘托皇帝大婚喜庆热闹的气氛。
立皇后三月后,见高庙。这是一项古老的婚礼礼制。庙见,指新妇嫁入夫家,三个月之后要在夫家的祖庙举行祭祀仪式,其用意是告知男家的先祖,新妇已经嫁进这个家族,即将承担侍奉公婆、生儿育女等义务。只有完成了这个仪式,新妇才算是正式成为男方家族的正式一员。
等到皇后庙见结束之后,婚仪才算是正式结束。
而莹儿的册后礼仪与众不同。
册后礼与婚礼不同,册后就是皇后的册立仪式,被册立的皇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前一任皇后薨逝或被废,皇帝从普通妃嫔中选择一位立为皇后;一种是太子即皇帝位后,将原本的太子正妻立为皇后,也需要册立仪式。皇后在后宫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册立仪式也往往十分庄严隆重。
册立仪式开始时,南宫辰傲临章德殿轩,百官陪位,坐前殿,殿前丹陛间近檐处两边有栏杆,就如车子的围栏一般。
北辰也是以南为尊,皇宫里的庙堂殿宇全部都是面朝正南,南宫辰傲的座位也是坐北朝南。手持玺绂的太尉面向东,宣读册文的宗正面向西向。
在册立莹儿的礼仪中,莹儿拜,而未稽首,但南宫辰傲在场,行礼的对象依然是南宫辰傲。这也间接说明了北辰,统治者对稽首礼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小于前朝,只在个别场合才会出现。
在宗正读册文完毕后,莹儿面向南宫辰傲的方位下跪。莹儿右手在上手心向下拱手至胸前,行肃拜之礼,口称“臣妾”,而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景星冰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