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十二章 解读圣旨(1/3)
袁崇焕放下邸报,朝众人露出一个老谋深算的笑容,那一副“天下之事,尽在掌握”的模样,真是像极了热爱高谈阔论的现代出租车司机,“诸位且放心,我之前为兵备右参政,现在又挂衔按察司,理应监管分巡事,阉党要是想借右屯粮米无法撤回一事弹劾我,那起码就是一个‘有悖圣意’、‘玩忽职守’之罪,倘或真将我缉拿审问,我怕是难逃一死,但是依照陛下新发的这两条御旨来看,这一回,陛下着实,对我等存了宽容之心。”
“诸位且看这一条御旨,‘朕以眇躬缵承祖宗统绪,夙夜兢兢,志期保有疆土,而辽阳沦陷,未见恢复;柳河之挫,益用痛心’……前面的这些当然都是片汤话,咳,关键是这条谕旨里有一句,‘度兹小丑之情,不过为抢夺右屯粮草之计,而藉兹为饵,致逆奴天亡之日也’,这句话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陛下已经把右屯所失三十万之储粮,认定为是吸引奴酋的诱饵了,三十万粮草不是个小数目,除了陛下,谁也不敢自作主张,而陛下金口玉言,特意通过兵部下了圣旨来说明这件事,那就表明,陛下不愿意再追究右屯失粮的过失,既然右屯的粮草可以被充作诱饵,觉华岛的粮草自然也是如此,粮草在冬季撤不回来,已是既定事实,陛下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那么右屯的三十万石,与觉华岛的八万石,又有什么分别呢?”
洪宪赞叹道,“宿主,你好厉害!这么一份普普通通的御旨,你竟然能从这字里行间解读出这么多内容。”
袁崇焕得意一笑,道,“论起四书五经或是古代的这些学问,我当然是比不过原主这个通过科举考上来的进士,但是说起通过读文件来领会上意,原主绝对是不及我的。”
满桂疑惑道,“可是在这一条御旨之前,陛下还下发了另一条御旨,要求高经略将右屯积聚刍粮俱皆收拾内地,这听起来,怎么也不像是不在乎这粮草得失的意思啊。”
袁崇焕道,“这两条御旨得结合起来看,第二条御旨里面对责任划分是怎么说的?‘朕是以更置经臣督臣以及镇臣,政期一番振刷,立奏肤功,今逆奴有将至右屯之报,其于山海,势已逼近,一重门限能无凛然,是惟尔经臣督臣镇臣之责,其务殚心料理,画地分守,应守应战,毋得轻率躁进,毋得观望不前’。”
“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在申饬经臣,让我们各尽己责,毋要文武不和,互相推诿,而实际上呢,陛下在前一条御旨里面,已经把收拾粮草的责任归到了高经略身上,那也就是说,粮草丢了,高经略是主责,我等只要是‘殚心料理’了,陛下定然不会降罪于咱们。”
“至于怎么算是‘丢了粮草’,又怎么算是‘用粮草当诱饵’呢?那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咱们有没有打赢这一仗,陛下下发这道御旨,为的就是让高经略在山海关尽力协助咱们,因为只有咱们在前线打赢了,高经略才算是不负圣心,切切实实地施行了陛下所制定的战略方针。”
洪宪不禁问道,“天启皇帝真是这个意思吗?”
袁崇焕道,“这倒说不准,不过他的这两条旨意确实能起到这个作用,毕竟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都是那种自己一做错了事就急忙要下属背锅的人,而在封建王朝里,一旦为皇帝背了黑锅,那下场就只剩下个死嘛,但凡这辽东的官员都还想活下去,看到天启皇帝这样下旨,就一定会极力配合我。”
何可纲听了袁崇焕的这一通分析,竟然有些感动,“陛下真是深谋远虑,宽宏大量,我等犯下这等过失,陛下为顾全大局,竟以诱饵为名,亲下圣谕,为我等掩过。”
袁崇焕忍不住向洪宪吐槽道,“何可纲也太好哄了,我还以为他会觉得天启皇帝既腹黑又虚伪,想让臣下给他卖命打仗,还玩这套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的把戏,我刚才给他们分析那么多,就是想从侧面证明天启皇帝根本不是个值得效忠的好领导,没想到竟然适得其反。”
洪宪道,“封建社会的逻辑就是这样啊,一个对国家无比忠诚之人,则必然对皇帝也无比忠诚,何可纲在历史上为了不降清,宁愿自杀献出身体给饥民分食,像这样的人,他当然会觉得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天启皇帝只要为他多考虑一点,他感恩戴德,恨不得以命相许了。”
袁崇焕清了清嗓子,又道,“不过据我看,陛下亲下圣谕,这首先为的,并不是我等,右屯失粮,皆因高经略指挥失当,倘或科道官以此为理由弹劾高经略,此事必定会成为党争之端,陛下是希望息事宁人,才下了这两道御旨,就算是存了为谁遮掩过失的意思,肯定也是为着那天子近臣……”
众人皆知袁崇焕此时是在暗示魏忠贤也参与了此间决策,都讪笑不语,就怕犯了忌讳,袁崇焕察觉出众人心思,忙补充道,“当然了,我并不是说此事一定与内廷有何关联,我只是按照常理推测,这三十万储米,那不是个小数目,朝廷每年拨给辽东的粮饷是有定额、有账目的,右屯三十万粮一拨付,这笔账在户部那里就已经平了。”
“高经略想让户部认下这笔损失,首先就要想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振明1626》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