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简单串一下方家故事线(1/2)
======简单顺一下方家的故事线,丰满一下人物背景======
对于大闺女方依的生活,吕美霖操心的程度...没有上限。
就像磁铁会有两个磁极,一个没有上限,自然反过来同样也有一个没有下限,处在这个极端的人,就是方清和的父亲,方建言。
这种比较极端的纠葛其实要追溯到方明彰他们再往上的老一辈身上。
在上上一辈那个年代(五六十年代),重男轻女算是一种没能彻底随着历史长河湮灭的病态的生活常态。
就算是现在这个社会,这种思想也依旧存在着,不过是从长在树干上变成了藏在树荫里而已。
当然,有的人家或许真的跟随革命道路的前进逐渐摒弃了这种思想糟粕,可惜,方家老一辈并不在此列。
那么,在方家老一辈这种可谓是‘枝’繁叶茂的大家庭里,吕美霖第一胎只生了个姑娘,腰杆子被压的弯了,自然也不会听到多少好听的话。
这种每天在耳边被人碎碎念、说闲话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方建言出生。
这样算来,吕美霖在生儿子之前的婚姻家庭经历确实艰辛。
所以,为了跟以前那段不好的日子彻底了断,吕美霖闹着折腾着,在老家可是整了一段鸡飞狗跳的日子。
最后以‘老家环境不好不适合儿子成长’为由,让方明彰带着她跟孩子远离故乡,跨了几个省,远远搬来栖省辔方市,自此定居。
对于两个孩子,方明彰其实一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因为他青年时期基本上都是跟着队伍走得,所以在这方面受到的家庭影响并不大。
于他而言,妻子在家过的并不安乐,他其实是有愧的,因为在妻子身心最煎熬的时候他没能陪在她身边,所以对于吕美霖的一些偏向姑娘的心思,他多数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到。
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这教育不能歪,方明彰还是给儿子把思想掰扯正了。
只是方明彰也没想到,他以为离开旧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妻子能逐渐忘却过去那段灰暗的经历...
可惜,时间长河的流动并没能将吕美霖心中的愤懑和委屈冲淡,而是将这些逐渐的埋于河底的泥沙之中,堆积、沉淀、变质...
关于‘双改单’的缘由:
没成家以前,方建言每年的年薪都会分出一多半给到方明彰手里,当然,给父母赡养金这个事情他肯定是不会避开母亲的。
吕美霖暗中拿着儿子的钱补贴姑娘,父子俩其实也都知晓,无非是看破不说破而已。
但是当方明彰发现自己的妻子在给姑娘补贴这方面渐渐失了分寸,甚至对儿子的剥削变本加厉之后,方明彰积压多年的情绪忽的爆发,跟吕美霖大吵了一架。
自那之后,虽说方建言还是当面给二老养老金,可方明彰当着吕美霖的面子就给退回去一半。
一开始方建言是不同意的,但是因为方明彰这个父亲非常的坚持,加上因为那次吵架,吕美霖这个做母亲的对他这个儿子也扫眉耷眼一声不吭的,来回几次下来,方建言也想明白了。
真真儿的亲姐弟,要是方依过得不好方建言会袖手旁观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可是现实的实际情况呢?
方依比方建言大一岁,入职场也早,是一份吃公家饭的正规部门职工。
为了女儿的工作,吕美霖那年也是没少走动,来来回回把方家转到辔方这边的家底跟人情七七八八耗了不少。
因着这事儿,方明彰也跟她小吵过一回,不是他不想好好说,而是他一开口,吕美霖就往还没毕业的儿子身上扯。
说什么要不是因为方明彰想供儿子,女儿当年考大学还能再选个更好一些的,此话一出真是把方明彰堵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年日子过得确实清贫,可是两个孩子不偏不倚的他哪个都拉拔了。
说到方依当年高考这事儿,不提这事儿还罢,一提方明彰更来气。
天知道当年读书读的尚可的姑娘在考前被吕美霖拉着聊了些什么劳什子儿的东西,让姑娘最后考试都不太上心,要不是平时底子打的还可以,估计大学的边都扒不上了。
然后因为她高考失利,在儿子为了高考学习的时候,吕美霖又对他和儿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各种闹腾,最后儿子只考了个大专。
方建言对此的解释是自己没学好,学问不够。
但是实际呢,方明彰这个当爸的又不是瞎子,吕美霖这个当妈的只管姑娘忽视儿子,姑娘和儿子当年学习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是个什么情况,他门儿清。
自方依工作后,为了在邻里街坊面前博个好名声,工资总要搬出来交一交看一看吧。
只不过吕美霖每次都会将姑娘给到家里的钱再想方设法的给回去,然后拿别的再多补贴一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方家清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