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三章 一箭三雕(1/2)
皇帝的书房里,又一任领导班子齐齐亮相。
新任内阁首辅刘宇亮、吏部尚书商周祚,户部尚书李待问,礼部尚书林欲楫、兵部尚书杨嗣昌,刑部尚书郑三俊,工部尚书刘遵宪,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左都御史钟炌,办案钦差史可法齐聚。
皇帝一脸的的兴奋,盯着史可法手里的奏章,充满了期待。
“宪之,这两天查抄的如何?”
“回万岁,两天内,草民奉旨会同锦衣卫、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共查抄一百七十六户,所得银票及现银297万两,黄金25600两。田产地契、古玩珍宝尚在清点之中。”
别看史可法是办案钦差,身上并没有品阶,暂时还是白丁一个,只能自称草民。
听到这个数字,皇帝差点蹦起来,激动得热泪盈眶。
已经许多年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了,他看向史可法,怎么看怎么顺眼,这家伙简直就是自己的福星。
脑海里浮现出少年的身影。
那小子虽然欠揍,说的话却十分在理:什么人干什么事。
曾经的史可法,带着队伍清剿乱匪。
半年时间,让人家打得鼻青脸肿,抱头鼠窜,没把小命丢了都是好的,为此被一撸到底。
这样一个人,少年竟然推荐他去收商税,理由更是奇特:大明文官第一杠头,人缘极差,人品极好。
皇帝将信将疑,突发奇想让他去查案,看看他的能力,收到了奇效。
一天时间,就查出两起惊天大案,这也没谁了!
究其原因,是作案人员完全放飞了自我。
朝廷的两大爪牙,锦衣卫乃皇帝自废武功;督察院早就被人收买。
皇帝一直被战事牵连,无心在这里纠缠。这些家伙的胆子越来越大,行事更是毫无顾忌。
户部勾结兵部,上下其手,贪墨银两;地方弄虚作假,用掺了假的银子充缴国库。
搁在往常,崇祯一定是震怒咆哮,珍贵的明青花不知得摔碎多少。今天的脸上却笑盈盈的。
同样是那个少年,告诉他与其盼着那些文臣给他弄银子,不如盼着他们贪腐。只要抓住小辫子,银子有的是。
果不其然,两个户部侍郎,一个兵部侍郎,一个副都御使,两个佥都御史,上上下下一百多号,查抄了这么多银子。
这还是一个案子的部分所得。
皇帝转头看向骆养性,“此次锦衣卫表现尚佳,不过你要对下属严格管束,朕不想有人在抄家的时候动手脚。”
“陛下,此次抄家,每户都有四个衙门的人共同参与。敢有下黑手的,不用圣上开口,臣先把他的脑袋揪下来。”
骆养性抱拳躬身,心里这个美呀。
多少年了,锦衣卫像是过街的老鼠,在文臣武将面前抬不起头来。谁承想,还能有出头的这一天。
为了以后能在人前抬头,在皇帝心里扎根,尽管这次出手狠辣,雷霆万钧,反而是手脚最干净的一次。
再说,有史可法监督,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那家伙简直不是人。
老妪头上的簪子,婴儿项上的银锁,小妾肚兜上的挂链……房梁、地窖、夹层、暗室、假山、茅房,一个都不能少。
任凭他是抄家的行家,都得暗挑大指。
两人汇报完毕,刑部尚书郑三俊躬身施礼。
“陛下,造假之银两,十五万两是南京户部送来的,属去年补交的秋税。其中假银达七万两,五万两是山西送来的,是今年的夏税,假银一万两。若想查出源头,需派人亲往。”
崇祯帝起身,在书房里缓缓踱步。看似在思虑对策,其实一点儿主意也没有。只在心里盘算着,这个案子还能有多大收益。
良久,他才徐徐开口。
“户部如此大的动静,各地很快就会得到消息。已然打草惊蛇,该如何查案,派何人前往?你们拟一个章程,届时再议。”
包括新任首辅刘宇亮在内,人们齐齐看向史可法,皇帝却坚决予以否定。
“宪之另有重用,诸位就不要惦记了。至于人选,你们商议后再报给朕不迟。”
皇帝都这么说了,外出办案只能另找他人。几人相互看来一眼,新任内阁首辅刘宇亮出班道:
“陛下,归案之人,按律灭九族五,灭三族二十七,灭本族四十六。臣虽无意为其开脱,却以为牵扯甚广,达数万之众,需谨慎处之。”
话音一落,崇祯帝又一次想起小狐狸,这种活好像在他的意料之中。不由得暗自苦笑,脸上涌起悲哀之色。
“诸位是否记得,太祖时期,因贪腐一次斩杀了三万多人,这次只会多不会少。不杀,祖制难违;杀,朕于心不忍。不知几位能不能帮他们找些借口,让朕少杀慎杀。”
人们默不作声,搞不清皇帝到底想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把太子带偏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