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回 听母言皇子作逃兵 失和议尼僧成行脚(1/4)
在这危急关头,朝廷和战两派之争也迅速白热化。
中书侍郎徐处仁等人主战,吴敏等人求和,两个人当着大老官赵桓的面,争的不可开交。徐处仁一时气急,竟然抓起毛笔、墨块向副总理吴敏扔了过去,恰把吴敏脸上画了一团黑花。吴敏大怒,挥动老拳扑过去要打老徐。
旁边的人暗暗发笑,只管看好戏,一个都不来拉架。
赵桓气得鼻塌嘴歪,急忙大喝一声:“住手!你们这、这成何体统!”
两人不敢再动手,只能互相怒目而视。
赵桓一气之下,第二天就将两人一起罢职。
但是罢二人职务好像赶去两个苍蝇一样容易,要退金军却似赶走咬住一块肉的老虎一样艰难。
这时,李纲被罢官外派,老将军种师道又被奸臣和主张不定的新皇帝气病而亡了。经过反复讨论、绞尽脑汁考虑,赵桓觉得最后还是求和稳当,于是按照金人要求,再派赵构去做人质。
大概干离不等人得知赵构是真亲王,觉得他是宋朝廷难得的干货,必须挖了去,以消除一个隐患,所以指名要他去。赵桓也巴不得如此,于是直接下旨,责成赵构克日赶赴金营。
赵构知道这次再去凶多吉少,内心很不情愿,但是君命难违,只好于行前请求再见母亲一面。
韦氏升为贤妃,照例应该移住富丽堂皇的宫阁,但因为朝局紧张,一时还没有人来过问砌房造楼建宫阁这件事;她自己日夜担忧儿子,也没有心思跟朱皇后提这些要求,所以一直还住在老房子里。
见康王来到,柳叶、菜花自觉地回避开去。
赵构情知不能隐瞒,就把要再赴金营做人质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母亲。
韦氏如同数九寒冬被兜头倒了一盆冰水,呆了半晌,才问道:“儿啊,你有何打算?”
赵构:“圣旨已下,只好履任了。”
韦氏瞪了儿子一眼,责备道:“儿啊,你怎么不看看局势呢?金邦上次已经摸透了大宋的虚实,这次再来,该当不会善罢甘休,你去就是羊入虎口,不是白白地送命吗!你皇帝哥哥倒是很舍得你呀!”
“儿子也知道前景不妙,可是金邦点名要俺,官家下旨派俺,俺无法推辞啊!”
韦氏愣了一阵,从腕上解下一枚红丝线系着的方孔铜钱。
她把铜钱在手心颠来倒去看了一会。
赵构见钱币正面有“天成元宝”四字,背面无文,通体已被摩擦得光烁明亮。
韦氏靠近茶几,用两只手拇指、食指夹住铜钱边缘,用力一旋。
铜钱在茶几上滴溜溜地旋转起来,好像一只若有若无的小球。
她和赵构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小球。
小球越转越慢,咯啷咯啷一阵响声过后,背面向上,静静地躺在茶几上面。
她脸色一冷,又接连旋转两次。结果竟然都是背上字下。
她两眼含泪道:“你绝不能去!上次你去金营,俺用此钱预测吉凶,事先曾在观音菩萨面前叩拜、祷告,如果三回都是字面在上,你就能安然无恙地回来,结果竟然如愿。这次三回字面朝下,可见菩萨已经提醒,此去一定没有好事!你绝不能再去了!”
赵构心中不信,但是不能反驳母亲,只好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俺儿是非常聪明的人,怎么能白白给人家卖了呢?就不会想想办法么?如今,汴京已经是危城,你何不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接着,她压低声音,说了自己的计谋。
赵构茅塞顿开,连声说道:“还是娘有妙见,儿子遵命。”
韦氏洒泪道:“你这一去,千难万险,吉凶莫卜,娘望你切切记住一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什么时候都是保住性命第一,其他身外之物,都不要顾惜太多!”
“儿子记住了,娘在宫中也要多多保重。等金兵退了,俺就赶回来看娘。”
“儿行千里母担忧。上次你在金营一个多月,虽然菩萨告诉俺没事,俺的心还是悬在嗓子眼里,哪天睡过一个好觉?哪天吃过一顿好饭?听说你回来,一颗心才落到肚里。这次,俺们母子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说着,止不住泪水涌流,慌忙取手帕擦拭。
赵构心中难过,不敢流露,只好劝慰说:“娘放心,儿子记住娘的话,随机应变,不会有事的。”
韦氏忍住眼泪,把铜钱穿好丝线,递给赵构:“俺在宫中用不着它了,你带去吧,遇有疑难事情,就用它占占吉凶。”
赵构摆手推辞:“还是娘留着用吧。”
韦氏:“俺还有一个这样的铜钱,跟菩萨祷告一次就能用。”
赵构不能再拒绝,谢了母亲,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地揣进衣袖,回手带出一只紫玉扳指,递给母亲,说道:“儿子这件物事也送给娘。万一——”后面的话不敢说下去。
韦氏想责备他不该说不吉利之言,却怕忍不住眼泪,就不说什么,接了扳指,送儿子到宫门口。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眼泪终于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真假帝姬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