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5章 年前大集卖炒货(1/2)
应淑在外头转了一圈,等到家的时候,连狗都钻进窝里睡着了。门一如既往地虚掩着,是周春花特意给她留的门。
应淑轻手轻脚地推车进门。
听见院子里的动静,刘波推开窗户叫道:“姐?”
应淑晃晃手电筒,轻声道:“是我,我回来了。你赶紧睡觉。”
窗户咔哒合上,刘波钻回被窝。
应淑过去又检查了一遍,才关上手电筒走进偏屋。
一进屋,她就脱掉厚重的棉裤棉袄,掀开棉被,倒在了床上。
幸好周春花已经睡着了,不然单独面对周春花,她压根不知道跟她说些什么好。
应淑想了一整宿,也没考虑好该怎么妥善处理和周春花之间的问题。
她索性把这件事暂且压后,先忙活起炒货生意。
主要是,年前的大集要开了。
一年一度,农村最盛大、最热闹、最繁华的集会!一连持续半个月,不光会附近几个村,连平安镇那边的村子都会不远万里来赶集,堪比八十年代的双十一。
应淑从上次去赶集便计划着要在年前大集上卖炒货,碍于运输不便利,应淑没法拉着几百斤炒货去县城,年前大集便是除批发以外,她个人出售炒货最好的时机。
然而单打独斗十五天是不可能的,应淑原本打算和周春花一起,眼下她和周春花有了龃龉,应淑便有些张不开口,也不愿意再向周春花张口。
她回了趟后河村,悄悄找了趟应小满。
“姐,你不和舅妈一起?”应小满有些吃惊。自从应淑搬到刘国强家住,一些活她基本都是和周春花搭伙。
一是应淑觉得应小满还是未成年人,就算享受不到多么美好的童年,他也不该在给大人帮忙干活里长大。
二是他的成绩实在过不了应淑那关,应淑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学习第一,成绩第二,帮闲干活之类的都得往后稍稍,不能影响应小满学习!
所以但凡不是实在缺了人手,应淑一般不劳动他们。
“周家福煤气中毒刚醒,舅妈也忙得很。咱们这一旦干起来,德平叔就找不到她人了。”应淑轻描淡写地搪塞他:“这次舅妈负责坚守大后方。”
应小满信以为真,分外兴奋地重重点头:“那我和你一起去卖瓜子!姐,我负责什么?”
“你负责拿着称,给要花生瓜子的客人称。”
大集第一天开始了。
应小满再次像之前卖鱼那样,偷偷瞒着应家人赶到大集上。
应淑已经带着两百斤炒货在那等着了,她没有周德平的人脉关系,借不来驴车,两百斤炒货全都结结实实地装在大编织袋里,捆在后座上运过来的。
应小满看见应淑勒得通红的手指,心疼地说:“姐,你让我去舅妈家帮你多好。我现在力气比你大多了。”
这几个月伙食好,他比之前长高了许多,已经长到应淑下巴颏那,脸也长开了一点,不再瘦弱稚嫩得像个女孩子,稍微有了些小大人的模样。
应淑光是看着他,都觉得熨帖欣慰,她眼中含笑,温柔地摸摸应小满的头:“舅妈家离后河村太远,我自己就能行,何必让你再多绕一趟路。别说了,赶紧把塑料布铺地上,你看来赶集的人不少了。”
应小满抬头一看,果不其然,零零散散的人已经顺着山路走来,大集能有多热闹已经初露苗头。
“人真多啊。”应小满一边跟应淑铺好塑料布,把炒货成堆地倒在塑料布上,一边好奇地扭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他没赶过大集,见过的人最多的地方是县城市场,应淑带他去过两次,其次是黑市,卖鱼时抢手的情形留在他心中久久难以忘怀。
可此时,大集还远没达到人流最密集的时候,已然超过了他的想象。
应淑笑着说:“光这个村据说都分成了三个大队,有万八千人口,更别说别的村也都会来。你手脚练麻利没有?可不要到你上场的时候掉链子。”
“姐,你就看我的吧!保管又快又准,绝不出错!”应小满举着秤杆,用力拍了拍胸脯。
姐弟俩说笑的时候,已经有人看见了应淑这显眼的炒货摊子。
她特意找了大纸箱,裁成招牌,用黑毛笔浓墨重彩地写了炒货,买五送一的字样,别提多招眼。
虽说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她写了也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但平均文化水平低的年代,读书识字会让人多高看两眼,就算不想买炒货,也会有人过来问,纸招牌上写的是什么。
应淑大声跟问话的人解释,抓起一把瓜子让人拿着尝:“西施瓜子,走过路过别错过,不买也尝尝看好吃不好吃!”
试吃这招在镇上黑市都管用,在这乡间地头,更是推销卖货的利器。
瓜子花生更不比鱼价格贵,随便给人抓点儿吃也在损耗内,只需防着那些尝着好吃,偷偷抓起来往兜里塞的人便是。
刚开摊儿没一会儿,便有人朝应淑喊:“多少钱一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八零二嫁小甜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