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章 猪的传染病 大肠杆菌病(1/2)
?概述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组肠道性共患传染病,其主要侵害幼儿、幼畜,临诊表现主要为严重腹泻、败血症、脑炎、乳房炎、尿道感染等。
?病原
病原为大肠埃希菌属于肠杆菌科,埃希菌属。
革兰氏染色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有鞭毛,有荚膜或微荚膜,无芽孢。
一些菌株的菌体表面有一层具有黏附性的纤毛(又称菌毛或黏附素)。
主要抗原有4种,o、k、h、f。
o抗原(菌体):约180种,162种与腹泻有关;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lt和(或)st 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eiec
大肠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hec
大肠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slt-i或 slt-ii,中断蛋白质合成。
·eaggec
小肠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脱水,低热。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多数菌株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光滑、湿润、凸起的乳白色菌落。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某些致病性菌株形成β溶血。
绝大多数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
·抵抗力:
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物理和化学因素较敏感;
55c60分钟、60c15分钟死亡;
常用消毒药均有效。
大肠杆菌在污水、粪便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本菌对石炭酸和甲醛高度敏感。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和家禽,如猪、牛羊、马、鸡、兔;
不同动物,引起发病的血清型有差异,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有差别;
幼龄动物对本病易感。
传染源:病畜禽、带菌者,病畜粪便排出病菌。
·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呼吸道:鸡;
伤口;子宫内、脐带(牛)。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发病原因:
未及时吸吮初乳;
饥饿、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突然改变;
气候聚变;
集约化养殖,畜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
饲养管理不良、环境用具消毒不彻底。
?猪的大肠杆菌病
据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
——仔猪黄痢(黄痢型)
——仔猪白痢(白痢型)
——猪水肿病(水肿型)
1、仔猪黄痢
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1周龄内,尤其是1~3日龄内)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潜伏期短,出生后12小时即可发病;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污染乳头和皮肤。
其以腹泻和排黄色粪便为特征,消瘦,脱水严重,肛门松弛、排便失禁,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达90%以上。
剖检常有肠炎,皮下水肿,肠道膨胀,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有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多数为溶血性大肠杆菌。
2、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仔猪较多发,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其同窝仔猪中发病率约50%,病死率低,但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部分病原同黄痢,部分为条件致病大肠杆菌。
病猪以排泄的浆状或糊状粪便为特征。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或糊状粪便,腥臭味,其腹泻次数不等。体温、食欲无明显变化。
病程2~3天,长可达1周左右。可自行恢复,死亡很少。
剖检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黏膜卡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