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边塞活力盖大汉 新城终能超旧城(1/3)
秋天,天高气爽,五谷丰登。 人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人人忙碌,个个精神。
好消息终于传来:檀石槐死了,死因众说纷纭。官方的解释是:死于暴病。
檀石槐儿子很多,大儿子叫槐枞,按惯例应该是继承者,可是最后成功登位的却是二儿子和连。
和连得位不正,加上他性格高傲自大,心眼还小,能力一般,偏偏自以为是,所以,鲜卑内乱成了必然。
让子弹飞一会儿,刘铭心中早有定计。鲜卑人暂时无意攻汉 ,自顾不暇。刘铭也想休养生息。
此时不打,内乱不止,此时若打,倒可能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何必打呢?
当然,小打小闹,不在其内。比如小规模的劫掠、个别地方的冲突。而刘铭欢迎这些,正好练兵。今年最大的事情就在上谷郡,必须把草原强盗们赶出去!只要不是鲜卑举国之力来犯,都无伤大雅。局部战争,汉军欢迎!
鸿都门学政务学院首届毕业生被九郡全包圆了,还不够分。荆楚学院的本届毕业生,也被九郡要走了一大半。没有办法,太缺人了。
今年,武威郡、上地郡、雁门郡人口增长都超过二十万,在汉末,这相当于一个超级大县的人口!就是分散在一郡之内,也算耀眼的政绩!今年的政绩考评,这些郡县都是妥妥的上上之评!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如果说河套地区是一片热土,那么朔方郡就是热土中的热土,热的发烫的那种。
两汉以来,朔方郡属地的变化很大,西汉曾经辖十县之地,东汉辖六县。但是由于匈奴内附,划了一大片水草丰茂之地给他们放牧,而游牧民族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很大,加上归附以后没有外部压力,没有或很少战争,所以人口增长很快,牛羊马匹当然也不断增加,所以慢慢的地方越占越多。后来鲜卑、乌桓、羌族、氐族等也慢慢侵占,形成胡进汉退的局面。最后,大汉只剩下名义上的领土、地图上的疆域。汉人所剩无几,城池关塞荒废。
黄忠、李博等来到这里 ,首先是进入朔方县城和鸡鸣塞,然后大规模建设,不断地招兵买马,再通过三次大战、数十次小战,打出了赫赫威名,这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三年的发展,郡内六县都焕发着饽饽生机。临戎县、朔方县,人口已经超过三十万人,三封县、沃野县,人口逼近二十万。广牧县,大成县,人口十来万,总计朔方郡人口一百二十多万,这个数字放到冀州、豫州、司隶等最发达的地区都算出类拔萃!而临戎县、朔方县更是超级大县!关键还是人口年轻化,素质高,识字比例和练武比例在整个大汉都是名列前茅。更关键的是精神面貌,人人干劲冲天,个个热血沸腾,走路都带风,这是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
朔方郡,像初升的太阳,蓬勃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最终,会成为年轻人的圣地!成为铁血党的圣地!!成为振兴大汉的圣地!!!
五原郡紧随其后,云中郡、定襄郡埋头追赶;代郡不甘落后、拼命建设;只有上谷郡,急在心里、稳在表面,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八月初刘铭到幽州拜访刺史刘虞,按照皇室宗谱称呼伯父。刘虞与刘祥、刘焉关系都不错,都是汉室宗亲一个派系的,在朝堂一向共进退。在洛阳时见过刘铭,非常欣赏。之后经常走动,关系挺亲近。
历史上刘虞是绥靖派代表,主张安抚外族,施恩化外之地。这是腐儒们的通病,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是刘铭是强硬派,铁血党党魁,主张以牙还牙、血债血偿。尽管政见不同,但是私交依然。毕竟刘铭年岁不到,还未任职,无法在朝堂上发声。而且,强硬派代表黄忠、李博等,这几年连战连捷,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全面发展,成果喜人,让那些保守派、绥靖派无话可说。
刘虞的思想也慢慢有了一点改变,至少不会与刘铭针锋相对,像历史上对公孙瓒一样。刘铭拜访刘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代郡、上谷郡都是幽州领土,受幽州刺史府监督。
刘虞让长子刘和拜见刘铭,并拜托刘铭带着刘和,免得他自己以游学为借口到处乱跑。
刘和今年十七了,比刘铭小一岁。在太学读书的时候,听了刘铭的讲座,惊为天人。那正是中二的年纪,崇拜英雄,热血沸腾!从此之后,关注着刘铭一点一滴的消息。刘铭的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他都能背得一字不漏!边塞是他梦中的圣地,多少次午夜梦回都想离家出走,去最向往的地方,见最崇拜的人!
今天,他如愿以偿!
刘虞虽然有一点迂腐,但是很正直也很廉洁,对那些只拿钱不办事的挂职官员也很厌恶,表示成公英、戏忠他们只管干实事,不要怕来自朝堂的打压。至于挂职官员,他出面挡着,不会影响到他们干实事。想摘桃子,他绝不允许!
刘铭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带上刘和他们,回转到代县,指挥代郡、上谷郡联合行动:秋季风暴开始了!
秋高马肥,上谷郡突然间石破天惊!
于禁、庞德率五千义从,七千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文韬武略续汉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