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艰难苦涩的岁月(1/3)
六月初这段时间,具体在忙什么工作,时间久远,实在想不起来了,从当年那一段时间的日记看,那年的六月上旬下了一段时间的连阴雨,而我们的工作没有因为下雨停止,大家都在冒着雨下乡。
从简短频次少的日记内容看,那段时间很忙很累,没有时间和心情记日记,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那时候,除了县道以上是柏油路,乡道、村道都是土路,砂石路很少,乡镇干部们平日里最怕下雨,更怕下连阴雨,因为一旦下了连阴雨,土路泡软,别说骑摩托车自行车了,走路都困难。
此段时间的乡镇,应该是遇到了突击性的、不容易完成的工作,群众不愿意配合,所以才挨家挨户做工作。
当时的董家村,可是全镇数一数二的村子,一般的工作,只要通知下去,群众都会积极配合的,村组干部们也能自主完成,我这个包村干部只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即可。
那段时间,我在董家村的工作能用“一无所获”来表达,能和村组干部一起入户做工作的事,绝不是平时的日常性工作。
何况,董家村的村组干部们对我很优待,在包村的这段时间里,他们很少让我受委屈。
这一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一个单身女孩,自己的工资尚且难以为继,谈对象的事都不敢多想,更何况有家有孩子的人。
别人我不清楚,芳姐和我是邻居,我了解她。
芳姐两口子是双职工,但因为工资不高,他们的生活很节俭,她平时舍不得上灶吃饭,尽量自己做来吃。
她每周回一趟娘家婆家,会带一大袋馒头来。每次下乡回来,她会从自己包的村子里带点这样那样的菜。
村干部们对我们这些包村干部特别好,每次下乡,会留我们吃饭,我们不好意思执意要走时,他们总是说:现在又不是缺吃少穿的年代,都是自家地里的粮食和菜,加双筷子的事,吃不穷我们的!
为了在董书记、曹姨、组长们家里蹭饭蹭的心安理得,我总是在他们家找活干,经常帮着董婶曹姨做饭做家务,帮他们家抱孩子看管孩子,或者为他们的小孩子辅导作业。
那时候,蹭饭蹭的最舒服的地方当属耿主任家,耿主任家里灶具先进,厨房干净,而且他家只有小媳妇和他们的儿子,耿主任买回菜以后负责看管孩子,我和小媳妇两个是同龄人,一起聊天一起做饭,吃完饭以后,小媳妇抱孩子,我洗锅洗碗。
耿主任在外做过生意,见多识广,和他聊天,可以获得很多未知的信息。
在耿主任家里吃饭,我一般付出的劳动最多,所以吃的最为心安理得。
有时候,蹭完饭回镇上,村组干部们还会把地里种的菜装一些让我带回去。
我自己不做饭,但我一般会从村子里带些菜回来,交给政府院子里住着的“困难户”——人大主席姜建森的爱人,亲爱的琴嫂子。
琴嫂子自从搬到了二楼老高原来的房子后,我每次出去回来都要进去见她问候她一下。
我喜欢琴嫂子,嫂子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吸引着我。
嫂子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小学文化程度,浑身上下透着淳朴、善良和真诚,让人莫名对她产生信赖。
没事的时候,我总想待在她的身边,听她向我唠叨姜主席的过去,向她诉说我和成川的事。
政府里面所有的人,包括和我走得近的东晓、芳姐、胡镇长,还有余永辉和胡阳,我无法向他们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
只有面对琴嫂子时,我才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思所想,把我和他之间的纠结与无望倾诉一下。
嫂子不会说多少安慰的话,只会拉着我的手,陪着我哭陪着我默默流泪。
对那时候孤孤单单、没有人相帮的我来说,这就够了,我无法从亲人身上得到的温暖和宽慰,却从嫂子身上得到了。
近一年时间,在婚恋的事上,我像一只飘荡在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舟,孤单、无望,时时都在渴望有一个灯塔指引我,或者有一艘船让我靠靠。
这个时候,我的亲人们没有人成为灯塔,也没有人成为一艘船,他们只是一阵阵风浪,只会无情的让小舟更加无助和孤单。
而琴嫂那时候就像一艘船,她靠近了我,让我可以短暂的依靠,给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
琴嫂子告诉我,姜主席原来是教师,后来做到了他们乡的教育专干,再后来从教育上提拔到乡政府任了副书记,几年后又到这儿任职人大主席。
“我虽然没有文化,但建森他们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他当时不好找媳妇,我不嫌他家穷,所以娶了我他也不吃亏!”
嫂子向我提起自家的日子,也是一肚子委屈。
“他们家里弟兄们多,父母没啥本事,房子既破又少,儿子娶媳妇连个房子都没有!好在建森一个人读书多一点,我跟了他后,他做了民办教师,后来又转正了,之后又做了教育专干,现在还当了领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乡镇那些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