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没有一点人情味的镇长(1/4)
成川初来乍到,就让他和第一次见面的胡阳睡一个房间,我于心不忍,可我有什么办法呢?
镇子上连个宾馆也没有,我和东晓、李季萍几个人房子里的床板窄的只能躺下一个人,加上二楼的房子热的像蒸笼一样, 我不好意思去和她们挤在一起,把我的房子留给成川。
脑子里曾闪现了一下和姐夫关系要好的那个小兄弟战峰,他家里地方倒是挺多,想想还是算了,他虽然人很义气,但我怕成川看不惯他的油腔滑调,还是麻烦胡阳吧!
胡阳、芳姐和其他几个结了婚的同事,房子里铺着双人床,因为他们的家属有时候会来陪住几天。
我向成川解释,“你体谅一下我,我这儿就这个条件,加上镇政府这个地方比较特殊,人多嘴杂的......。”
“不用你说,我都知道,我一个大男人,晚上睡哪儿都行,楼道院子里我都没事的!”成川一直是善解人意的,我相信他和过去一样,会时时处处为我着想。
“这儿有没有冲凉的地方?我想冲一下,换件衣服,要不晚上把胡书记熏得,一路上两三天没洗,人都臭了。”
成川要冲凉,怎么办?一下子难住我了!
镇子上仅有的一个澡堂子,只在冬天开门,其他季节,尤其是夏季,是不开门的。
“那你们天热了在哪儿洗?”
“女的都在自己房间里,男的好像在水窖旁边。”我其实也不知道,好像听谁说过一次。
“还是不如山里好啊!山里不缺水,到处都有河,我们天热了又能游泳又能冲凉。”
“山里啥都好,可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啊!”
我们说着说着,又说起了各自家乡的好。
“好了,不说了,我承认这儿都好,行吧!现在可以带我去冲凉了吧?”
成川怕我们刚见面就闹不愉快,赶紧终止了对话,要去冲凉。
“你等下,我去给你买双凉拖鞋。”
我没有一点经验,根本不知道这屋子里多个人,是需要准备一些日常用品的。
“我和你一起去吧!”看他精神头挺大的,我决定带他到街道上看看。
下楼的时候,碰到了姜主席和琴嫂子。
我赶紧向姜主席两口子介绍了成川,也向成川介绍了他们。
“成川来了啊!好,好,好!”姜主席可能不知道该说什么,连说了三个好!
嫂子则拉起我的手,又是摩挲又是拍打,我能感受到,嫂子是为我高兴。
天黑了,大院里只有前楼和后楼楼道里两盏昏暗的灯泡亮着,其他地方黑漆漆的一片,很多人估计还在粮站或者村上没有回来。
带着成川,用了不到二十分钟时间,便把西市镇街道走完了。
又带着他去了我经常吃饭的面馆,给他要了碗扯面,老板问他要不要辣椒?成川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说:“可以来一点,不要放多了。”
哪知老板听了后有点不高兴,批评成川:“小伙子,说话的时候,把舌头捋顺了再说,不要给我这粗人撇腔啊!”
我一听赶紧解释,“老板,他不是撇腔,他是外地来的!”
老板一听,不好意思了,说以为这是个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故意来他这儿“撇洋腔”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外人误解成川的口音。
他这样子说话,我那些亲人听到了,会是什么感受?该怎么接受?
成川说他一年没吃过这种面了,好吃!和学校门口那家面馆的面味道差不多。
记得学校门口有一家面馆,也是卖的这种扯面,油泼的、炸酱的、西红柿鸡蛋的,很多外地学生毕业前,吃上了瘾。
吃完面,又带着他去粮站转了一圈。
此时的粮站里,排队交公粮的车队已经从里面排到了大门外面,有开着四轮的,有拉着架子车的,还有的套着毛驴车的,这些交公粮的人,都是我们白天在村子里挨家挨户通知和催促来的。
农民们都嫌白天到粮站交公粮时,晒着大太阳排队,所以一到黄昏,才在村组干部的催促下,从四面八方涌向粮站。
进去后,粮站里面灯火通明,我们看到验粮人员用钢锥子刺向一袋一袋粮食,刺一袋看一下咬一下钢锥带出来的小麦粒,如果没有验收上,就大喊一声:不合格,拉走!如果验上了,就给定个等级,定完等级过秤,过完秤以后,登记开收据,开完票据,粮站的人会指挥交公粮的人,将粮食扛到指定的库房倒掉,此时此刻,农民们才算完成了当年的公粮任务。
公粮验收不合格的人,大多数会垂头丧气、骂骂咧咧的拉回去,也有会来事的,赶紧去买两盒烟,找个熟人,塞给验粮的人,再重新验粮时,必定会改了等级,验收合格。
而这部分拉着公粮回去的人,就成了后期我们在村子里反复做工作的对象。
每一户交公粮的斤数是额定的,所以拉到粮站时,大家都会在家里称好,一般要多称几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乡镇那些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