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再读《狂人日记》(1/1)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吃人分为两种,有形的吃人与无形的吃人。有形的吃人比如历史上每逢灾年时候某些地方所上演的“易子而食”。记得前段时间品读《白鹿原》里面有一个情节至今印象深刻:关中地区某年遭遇灾荒,粮食颗粒无收,农民没有办法只能以啃树皮度日,后来树皮啃完了,就吃土,再后来,感觉吃土也不是办法,就开始吃人。一刚刚过门的小媳妇饿的躺在炕上,将近奄奄一息,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仔细一听是自己的丈夫与公婆在对话,大体意思是要吃自己。这小媳妇瞬间慌乱了。于是,连夜跑回了娘家。深夜,再次听到门外有人说话,是自己的父母在谈论如何吃自己的女儿。至此,小媳妇大惊失色,最终因饥饿而死。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谓的“吃人”,既有真实的人吃人,更有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直言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东西,直接启发了新文化运动。
“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即使是自己哥哥,也张着大嘴在吃自己。此处,鲁迅是冷血的,在面临吃人与被吃的境遇时候,亲情又能算得了几分,何况周围的亲朋好友呢。某些时候,自己的父母何尝不是在“吃人”?以爱的名义,捆绑着自己的子女。天底下有可亲可敬的父母,但是也不乏猪狗不如的父母,毕竟父母上岗不需要考取任何证件。
古人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之间的爱永远是存在前提条件的,没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夫妻感情极易被内耗归零。常言道:“贫贱夫妻百事哀。”真是至理名言。爱情存在吗?如果说爱情是男女之间那种朦胧的爱慕,是男女之间想着水乳交融的在一起的期许,那么爱情是存在的。但是,爱情的保质期是很短的,随着男女之间了解深入,各自性格的缺陷便会充分暴露出来,如果此时一方自私一点,那么另一方必定会倒大霉。夫妻一场,贵在相互尊重。切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讨论多少年,也不得究竟的话题。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化所主张的“人性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性本善”。孰对孰错,其实不值得讨论,主张人性本恶,找几例儿童行恶的事情来论证不是难事,同理主张人性本善,也可以找出相同的例子来论证。或许本就不应该如此讨论,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无分”,有些东西是不能分开讨论的。王阳明在其“四句教”中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阳明先生的意思,这人性本就不存在善恶,只有放在具体的事情里面,随着意念的不同变动,才会显示出不同的品性来。意念不同,善恶才会表现,然而这意念又为何物?我认为,意念全在于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得法,这孩子就会体现出善良的品行,反之,教育不得法,这孩子必然会走向歪道,最终成为社会的祸害。鲁迅所言,“救救孩子!”直指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父母一定要担当起孩子第一人老师的责任,不能图轻松愉快,将孩子甩手扔给他人,这会害了孩子。
不想错过《忠遥日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