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7章 季兰的事务(1/2)
——《茶经?用水篇》
煮茶的水,要山中的泉水最好,其次是江河之水,井水最差。山水,最好选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这种水流动不急。奔涌湍急的水不要饮用,常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
几处溪流汇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虽澄清,但不流动,这样的水从热天到霜降前,水质是污染有毒的。要喝时应先挖开缺口,把污秽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然后饮用。江河的水,到离人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从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水煮沸了,像鱼吐出来的小泡,发出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再继续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饮用了。所以煮到二沸刚刚好。
水开始沸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来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无味而过分加盐,否则,不就成了特别喜欢这种盐味了吗!
喝的时候,舀到碗里,让"沫饽"均匀。"沫饽"就是茶汤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的外貌,很像枣花在圆形的池塘上浮动,又像回环曲折的潭水、绿洲间新生的浮萍,又像晴朗天空中的鳞状浮云。那"沫",好似青苔浮在水边,又如菊花落入杯中。那"饽",煮茶的渣滓时,水一沸腾,面上便堆起很厚一层白色沫子,白白的像积雪一般。《荈赋》中讲的"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就是说的这个样子。
湖的中心有座阁楼,构造古朴端庄典雅,建造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楼中,陈列、装饰、图案风格各异,各显风姿,楼上面还挂着一个木招牌,大大的“荼”字在风中摇摆。
一个衣着简陋,白面洁净的少年与季兰相对而坐。
季兰一面端着银花镶嵌绿釉相间的小瓷碗一面听着,陆三介绍如何使用茶水的方法。
“没人会想到一个受人敬仰的名流茶士,竟然会穿着如此邋遢”季兰抿嘴而笑。
“哎,你又拿我与那些俗人相比了”那少年声调起伏,十分诙谐。
“说实话,你逢迎的那些高官显贵,哪个不是皇亲国戚,这些如今在你口中却变成了俗人”季兰意味深长。
“以貌取人还不是大俗吗,这茶,以天地之精华,五行之育化,是要用心去品味的,往往沉迷于外的人,哪还有内心之滋味可谈。你别看,那些所谓的高雅之士,锦衣玉食,山珍海味,又如何能品出这自然淳朴之情呢”少年举起茶杯叹了口气。
“茶本无价,人心有价罢了,越是俗人价位越高。哈哈哈”少年放声大笑。
少年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大竹筒,拿给季兰。
“呐,这个是我给钟辰准备的水,已经萃取过的”少年把竹筒放到了桌上。
“陆三,你这是要赶客吗,你的茶我可还没喝够呢”季兰打趣道。
“不敢,不敢,我可不敢,驱赶咱们这里的大才女呀,哈哈哈”。
“呸,你这明显是在取笑我”季兰噘着嘴嘟囔着。
“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可能待不久了,这是我近日来写的东西,我思来想去还是给你抄写了一份。因为我那个世界,有些东西不适合全部公布于众,所以这个完整版我想把它留在这里”陋衣少年语气忽转。
季兰接过书本,上面写着《茶经》。
“你我二人终是参商之命,就算能见到也是马上要长久的离别,如今在这里我已经坦然了”季兰平静的答道。
唐开元二十三年,陆三为弃婴,被一位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拾得。陆三幼年天资聪慧,在青灯古佛、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经典,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而后他以《易》自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三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
同年,季兰幼年便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显露诗才。六岁时作《蔷薇》诗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里面的“架却”二字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于是便将她送入玉真观出家,改名为李季兰。哪知道日后这也一语成谶注定了她的一生。
两人一僧一道,一寺一观,却相隔一墙之间,陆三常常出寺打水做工,而年幼的季兰也喜欢到处在观外玩耍。这就是缘分未浅,如此一来二去便也算是青梅竹马。
而后,陆三八岁的时候禅师把他送给了一对李姓的老夫妇收养,从此便与季兰分开了。
季兰在玉真观一晃就是十载,出脱的亭亭玉立,就像道馆里盛开的海棠,摇曳多姿,含苞待放。
她,生性浪漫,思想开明,爱作雅谑,加之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转眼间她已经十六岁了,道观虽然清静自在但对于一个年轻姑娘实在无聊乏味,她读的书越多内心就越开始向往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商圣之上天入地唯我独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