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0章 捡来的工人(1/2)
二蛋和小舅陆续到位,小舅妈也跟来了,张少峰让二蛋和小舅各负责一个工地,其实就是日常的一些杂事,大事还是得张少峰操心。
工地的负责人有了,工人还差一些,当张少峰正在招工时,他接到一个地址是甘肃的电话,刚以为是骚扰电话,他没接,对方很执着,一直打,张少峰接起来正要骂两句,对方说话了。
“不好意思张总,我是老杨,这是我的新电话号码!”对方急切地说。
“你怎么天天换电话,我以为骗子呢!”张少峰开着玩笑。
“就电话让孙子扔水缸里了,刚换了个新号,我也是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你的电话号码!”老杨说着,从声音里都能听出他非常高兴。
“家里都好吧?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张总,今年你那儿还缺工人吗?我还想去你那儿干。”老杨说。
“来吧,我这儿这几天正缺人,你想来就尽快过来!”
“太好了,我马上订票,三两天就过去,您那儿缺的人多吗?我们村里还有一些人想出去打工,您那儿要需要我给带几个能干的。”老杨说得很真诚。
“行呢,老杨,你带上6、7个人一起过来吧,来了给我打电话。”张少峰很感动。
老杨是张少峰“捡”的工人,前几年的一个春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来当地医院看病,老妈让他接一下,那天一大早,他去了火车站,刚把车停在停车场,看到有个男人蹲在路边低声哭泣,身边放着一捆行李。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大男人肯定遇到什么事了!”张少峰想着,走向那个男人。
“怎么了?”他拍了拍那人的肩膀。
那个人抬起头,看向张少峰,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从甘肃过来打工,本来说好来这里找一个老乡,可来了后怎么也联系不上他,打电话一直关机。”说着,他又快急哭了。
那个男人就是老杨,其实他年龄不大,也就50多岁,只是生活压力太大,看上去比同龄人老了很多。
后来两个人熟悉了,老杨告诉他,那是他50多岁第一次独自坐火车,一路上小心翼翼,到了地方却找不到人,人生地不熟,他真得好害怕,忍不住哭了。
张少峰要来老杨朋友的电话,他用自己的手机拨打过去,仍然关机。此时亲戚说马上到了,他赶紧往火车站出口走去,让老杨在原地等他。
老杨像怕张少峰跑了一样,背起他那袋子行李,紧紧跟在张少峰身后,张少峰回过头,无可奈何地说:“我不跑,接个人,你等一会。”
老杨像没听见一样,依然寸步不离地跟着,张少峰也不去理会他,大步向出口走去。
接上亲戚,张少峰让他先在车里等他,他和老杨站到一边,问了他的一些情况,看他身体挺好,就决定把他留在自己工地。
老杨激动得差点给张少峰下跪,他一个劲儿说,遇到了大好人。
张少峰还得陪亲戚看病,他让老杨在原地等着,他让二蛋过去接他,可老杨还是不放心,要跟着他走,眼看挂的号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拉着老杨一起去了医院。
后来,二蛋去医院接走了老杨,后来人们都说老杨是张少峰“捡”来的工人。
老杨是甘肃一个偏远的农村人,祖祖辈辈在那块土地上生活,他家里有5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儿,为了追生儿子,却又连着生了两个女儿,生了三个女儿后,本来生活负担已经很重了,但那个地方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好多人都是不生男孩不罢休。
皇天不负有心人,老杨媳妇第四胎终于生了儿子,可幸福来得太让人猝不及防,是双胞胎,两个儿子,老杨欲哭无泪,一夜之间,老杨苍老了很多,其实那一年,他才30多岁。
农村的孩子小的时候省钱,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不用报补课班,不用报特长班,稀里糊涂就带大了,存了只能上到初中,高中就得去县里上,孩子们都注销,各方面的开销都大了起来,老杨的日子越来越捉襟见肘。
老杨的两个儿子一直被娇生惯养,早早辍了学,眼看快到娶媳妇的年龄,孩子们没什么手艺,自己又挣不来钱,光想着那几十万的彩礼,老杨就不寒而栗。
在他55岁时,他决定出去打工,村里一个经常在外面打工的朋友说带他去外省,没想到以来就给了他个下马威,失联了,好在他遇到了张少峰这个热心人,让他没费周折直接上岗了。老杨经常说,张少峰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老杨在张少峰的工地上干了一年,后来回去了,听说他媳妇病了,临走时,张少峰给他结清了所有的工资,还给他多呆了500元,让他回去买点东西,老杨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杨在老家呆了一年多,媳妇的病好得差不多了,大儿子找了同村的一个女孩,孩子也1岁多了,他决定在出去打工,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张少峰,他经常和人们说他是一个大善人,他从不亏待工人。
村里还有一些闲着的人,老杨劝他们和自己一起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包工头那些事儿》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