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5章 借鸡生蛋(2/2)
其实,在1957-1960年间,我国掀起过插秧机研究的热潮,全国设计出来各类人力、畜力插秧机达21种,其中尤以南-105b 型插秧机最为成熟,并被推荐为定型样机,至此我国畜力插秧机研究基本成型。
而畜力这东西,在当时的那个年月,毕竟还是少。
也就没有大规模的生产。
之后到了60年代。
也就是在1964年底。
四个现代化提上了日程,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那些手工的,畜力的,基本也就没什么人愿意研究了。
大家全都开始向着机械的方向发展。
于是到了1966年,农业部金陵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研制成功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
该机型由2.94kw 汽油机为动力,单地轮驱动,1人驾驶2人装秧,幅宽2m,10行,曲柄滑道梳齿分秧,往复移动横向送秧,叉式对准秧门间隙纵向送秧,滚动直插。
1967年11月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每天可插秧一公顷左右,这是天夏第一台定型的机动插秧机。
后来,这台农机在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
可惜当时国家钢铁等基础工业的薄弱,汽油,钢铁,生产工艺等等都有所不足。
因此,在生产率不足的情况下。
这些东西肯定是优先供应北方,大规模成片的田地,而南方这些零零散散的田地,用机械显然是有些不合适。
当然这其中也有价格的因数和实用性在里面。
一台像这样的农机,在当时的价格最少在好几千块以上,相比起这种只能插秧,一年只能用几天的东西。
显然和那种可以运送货物,十项全能的拖拉机是没得比的。
这也是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这边没有普及的原因之一。
可曹建川这东西不同,只要不涉及到发动机这种高科技技术,县城里的机械厂。
特别是这个手工为王的时代。
别说这点简单的东西,飞机,大炮都能帮你用手工敲出来……
不想错过《重生之玩转1975》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