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3章 早期的港区普通人家(1/2)
和女人随意聊着一些家常。
没事逗逗孩子。
时间也算过的快。
很快天色暗了下来。
门口传来了说话声。
女人听到声音。
忙站起来去打开了门。
“他们是?”看清楚屋里的曹建川两人,门口一个年纪在四,五十岁的男人开口问道。
他身后跟着的一起的人,也全探头看了过来。
“爸,是姑妈说的那两个亲戚。”
见正主出现,曹建川从坐的床上站起身。
从口袋中掏出了一包万宝路,给了在场的所有人都递了一只。
罗明辉接过曹建川递过来的烟,再看清两人的穿着打扮,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
不是嫌弃两人。
而是对曹建川两人,将来的安排,为难了。
从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就不像是那种过来干苦活的人。
他开始还以为两人是那种和他们一样在农村的苦哈哈儿。
那么只要他们过来,自己往九龙这边的工厂一带,就可以把他们带进工厂去干活。
而且他也这么干了,早前接到自家妹妹的消息时,他就和自己上班的工厂老板提了一嘴,说过段时间介绍两个人进厂。
老板在听到是两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时,当场便同意了下来。
当然,现在曹建川两人既然来了,罗明辉也不好意思说这些。
否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自己想着赶他们走呢。
罗明辉对自家儿子吩咐了一句:“春仔,去楼下买些酒菜来,招待客人。”
想到那九层的楼梯,曹建川眼角跳了跳,客气了一句:“不用那么麻烦。”
“要的,要的!”
一旁的罗正春答应一声,又匆匆的跑下了楼。
这边罗明辉对其他人说了句:“大家把东西搬去天台吧。”
这个年代,在天台吃饭,也是港区的一个特色。
甚至一些做大酒,比如过寿,结婚之类的如果没怎么有钱去酒店举办的话,也会去到天台。
否则就那一间十几个平方的房间,一米多的走廊,想放的下桌子做酒是真的难。
跟着其他人,拿着桌椅板凳,又浩浩荡荡的上到了天台。
摆了两桌。
三家人连同小孩一共有二十多人。
不过小孩子不用占座位,就没有摆三桌。
三家的女人们在天台洗菜,做饭。
而三家的男人们则和曹建川两人聊了起来。
“不知道今天你们来,准备不周。”
“是我们冒昧了。”
“不过,小曹你们这次来港区是准备干嘛?”
“准备在这做点小生意。”
“做点小生意?”
“嗯。”
“不错,自己做生意好。”
罗明辉点了点头。
周围其他罗家人也跟着点了点头。
从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也只有这个解释可以行的通了。
“那你们准备做点什么生意?”
“现在还没想好,准备多看看?”
“那你们现在在那落脚。”
“暂时还没找到地方,对了,这边的廉住房好申请吗?”
“不算好申请,不过你们可以暂时在我们这落脚。”
“这不方便吧?”
想着他们那狭小的一间房子里,挤着最少七,八个老老小小,自己再凑个热闹算什么回事?
“没事的,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铺个简单的尼龙床睡在过道里的,有时候天气好还会抱床凉席睡天台。”
这也是这个时代,石硖尾邨最早期公屋的一个普遍现象。
没有电梯,也没有独立浴室及洗手间,每家每户需在狭窄的走廊用纸板围炉煮食。
晚上很多居民宁愿睡在屋外走廊的尼龙床也不愿意挤在那狭小闷热的房间里,因此\\\"朝行晚拆\\\"成为当时的主要特色。
曹建川想了想,还是准备拒绝,毕竟自己可是想带着王爱厦在港区先晃悠个一两月,熟识熟识地形,再动手发展。
怕被他们嫌弃自己天天晃悠着吃白饭,同时,这睡过道,天台的也不方便。
曹建川刚想开口拒绝。
“原来你们在这。”
从楼道口上来了一个穿着吊儿郎当,花里花俏,染着头发的年轻人。
他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吊儿郎当的年轻人。
一看见这人,在场的罗明辉几兄弟脸色都不怎么好。
“你回来干嘛?”
“没钱了,回来拿点钱。”
“没有,我们都没有。”
“你们没有?”罗永飞笑着来到了曹建川两人的身边,扫视了几眼,把一只手搭在了曹建川的肩膀上:“这位是姑妈说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之玩转1975》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