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8章 大桃子和大砖头(2/4)
笑出声。
“冯家好家教呀!”
西门翰二十三岁便接过了家主之位,袭越国公的爵位,拥兵数万,坐镇南府,已是一方诸侯。
相比起另外四家军镇的家主,皆是在半百以上的年纪,当年初登家主之位的西门翰,可算是西魏国最醒目的青年才俊。
其实在六大军镇内,镇守南府的西门氏的实力,和东北方向的独孤氏排在了最低一档。
其中,有着西门氏在西魏国几次权利更迭时,固守中立,没有主动选边站队,错失了发展壮大的好机会。
更为深刻的原因,还在于西门氏历来喜欢插手南府地方政务。
崇尚武力的西门氏,入驻南府后,一味想要提高战力,为了增加骑兵数量,一直推动着将大片良田改成了牧场,要把比喻为小江南的南府变成塞外草原。
过度与民争地,使得失去土地的百姓只得迁离南府。
人丁减少赋税总额却没有减少,留下来的百姓负担越发沉重,实在承受不了,就又引发新一轮的迁徙潮。
南府便陷入了,税赋高---百姓迁徙---税赋加重---百姓迁徙---税赋再加重---更多的百姓迁徙,,,,,的循环。
西门氏事与愿违,实力从稳居前三,成了吊尾巴的老幺。
刚当上家主的西门翰,年轻志大,一心要在自己手里振兴西门氏。
要解决数十年形成的痼疾,西门氏子弟打仗的一套杀人放火搞破坏,都是行家里手,梳理政务,搞民生建设,发展经济,大眼瞪小眼全是两眼黑。
和六大军镇善于经营武装力量一样,治理地方经济也有几个蜚声西魏国的大家族。
其中,名声最响,根基最深的就属冯家了。
西门氏若是能够和冯家强强联手,必然中兴可待。
他想出了个既简单快捷,也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冯家联姻。
找了中间人给老尚书冯玄道递话,求娶一位冯家嫡女为正妻。
西门翰这头觉得诚意十足,以他的身份地位,不挑不拣,只求娶一位冯家嫡女,明媒正娶抬进西门氏家门,就是一品夫人诰命加身的国公正妻。
西门翰和冯家之所以结下死仇,就在中间人带回老尚书的一句回话,‘下了架的孔雀也不会找土鸡撘窝。’
老尚书冯玄道是真不给西门翰一点面子。直接就是生生的打脸。
最可气的,不知道是中间人嘴巴漏风,还是老尚书有意为之,这句话在京都权贵圈子里给传扬开了。
大大的丢了面子的西门翰,在南府是说一不二的土皇上,到了京都,还真拿树大根深的冯家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这些年西门翰甚少进京都,在南府更是变本加厉的折腾吏部冯老尚书派遣去的地方官员。
至于一直固守中立的西门氏,为何会和元氏一拍即合,有元氏许诺事成之后,将守着条东西商道的西府,让给西门氏的重利诱惑。
更重要的原因是西门翰从元氏敢于开出这样的优渥条件看出来,元氏并非单纯的要帮着小国主女婿打垮慕容氏,而是要借此机会,一举夺回元家丢失的国主宝座。
此时,元氏尚在潜龙之时,西门家提前投靠,必然会成扶龙大功臣,进而成为下一个朝堂权臣。
到时候就能狠狠的打压冯家,出了憋了多年的一口怨气。
冯玄道对西门翰的无礼言行,浑然不见。
“方才和卫公路过,闻到一股粥香,忍不住一时好奇,下车品味。
见这粥铺倒也干净敞亮,只有一个小掌柜和个大伙计,清清静静;便自做主张,将相会之地从驿站移在此处。”
他先是笑着解释了为何临时将约定相会地点,从汉阳县驿站,改为十字街头的粥铺。
接着笑颜如故,端着粥碗,跟高骏介绍着此粥的妙处。
“夏日多食羊肉,不免口腹燥热。
此粥应是师法洛都‘独一味’特有技法,选用的是魏水特有的新鲜红鲤鱼;鱼骨鱼头熬出白汤,加入精选五谷,小火慢炖;待得粥成,投入鱼肉打浆汆成的珍珠肉丸。
入口米粥香稠,鱼丸滑口;既可果腹,又十分爽口。”
“嗯,滋味着实鲜美!没想到,河鲤还能如此烹饪。”高骏喝了口粥,一手捋着颌下长冉,也是连连赞叹。
说是冯玄道在当今的六镇家主之中,最厌烦西门翰,不如说是冯家历代都对西门氏抱有成见。
西门氏这个姓,和大秦故都汉阳城的西门息息相关。
来自大草原的疾风六卫, 最初多半有名无姓,还是在西魏立国前后,各家的当家家主,才给自己家族选定了个姓氏。
西门家因为第一个从西门攻进了大秦京都,为了炫耀军功,便以西门做了家族的姓氏。
千年古都,之所以被彻底毁去,和西门氏一族有着莫大关系。
当年抢先第一个入城的的西门氏家主,惊讶于千年古都的奢华,起了独吞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天仙修凡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