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复兴之计(1/2)
回到王宫的时候已是午时,田建的肚子早就已经饿得“咕咕”乱叫。
本以为回来之后就能开饭,没想到一问才知道,要过了申时,也就是下午的三点钟才是饭点。
“倒是把这一茬给忘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只吃两顿饭,这样下去身体将会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实在是太不科学了。”
田建摇了摇头,决心就从这一点上开始改革。
将以后每天给自己提供三餐的命令传达下去以后,田建又饿了半天,才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午饭。
这个时代的食物种类不少,只不过烹饪手法就不敢恭维了,基本上除了火烤就是水煮,加上没有什么调料,食物的味道可想而知。
还好田建已经饿急眼了,倒也没怎么挑剔,只是在他吃饭的过程中,脑子里一直在琢磨着,一定要找个时间给王宫里的庖丁们好好上上课。
接下来的几天,田建也没闲着,每日都会在王城里转上半天,了解民生情况。
时不时他还会走下王盖,亲切地跟过往的贩夫走卒进行交谈。
虽然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但是几天下来,还是让田建对齐国的民生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他明确了自己应该从哪方面开始入手。
“以海洋带动内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
田建目视着东方,胸中已然有了复兴之计。
齐国东临渤海和黄海,拥有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比如生物资源、油气资源、固体矿物资源等,这些资源在将来能够为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撑力。
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要本着“靠海吃海”的原则,进一步开发海洋资源。
早在姜齐时代,齐相管仲便提出了“官山海”的施政措施,明确了在山上挖矿和从海水晒盐均由官家垄断经营。
在管仲的经营下,当时的齐国仅仅依靠制售海盐,便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田氏代齐后,仍沿用了这一套施政措施。
如今靠着盐业专营,齐国的国库倒也充盈,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捉襟见肘。
放开盐业专卖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目前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那么能够加以利用的,就只有生物资源之一的渔业资源了。
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田建清楚地知道,渤海和黄海海域水质优良,又有多种水团交汇,是天然的优良渔场,盛产黄花鱼、带鱼、鲳鱼、鲅鱼等多种鱼类。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也懂得从海里捕鱼,但因为交通运输不便,又不懂得如何保存,往往只能现捕现吃。
只要教会那些渔民们如何保存渔获,就能够将各类渔获贩运到更远的地方,甚至还可以引导渔民转行从事海水养殖业,集中发展那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虾类、贝类及棘皮动物等,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带动齐国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次日一早,天还不亮的时候,田建就早早出了自己的寝殿。
头天他就已经知晓,今日乃是十天一次的朝会日,也是他第一次会见满朝公卿的重要日子。
来到明堂,那些身着玄端、手持笏板的公卿大夫早已到齐,放眼望去,人数竟不下百人。
看到田建到来,众人纷纷向他行起了跪拜之礼。
这阵仗多少让田建有些不太适应,不过也就仅此而已,毕竟同样的情景他以前在电视里可没少看到,就算没吃过猪肉也看到过猪跑不是?
待到在王座上坐定,田建微微回头,用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珠帘,君王后的身影依稀可见。
“垂帘听政?”
田建在心里冷笑一声,对着下面的一众文武官员抬手虚扶道:“众卿免礼。”
“谢大王!”
众人谢恩之后,皆是席地跪坐了下来。
田建知道这个时代的朝会就是如此,因此并不感到意外。
同时他还知道这个时代的另外一个规矩,那就是“君前臣名”。
所谓君前臣名,指的是官员在君王面前奏事,必须先要报上自己的名字,提到同僚的时候,也要先称其名,然后再说事。
看着下面那一个个陌生的面孔,田建恨不得把发明这项规矩的人请到面前,好好感谢一番。
理了理自己的思绪,田建开门见山道:“众卿可有本奏?”
话音刚落,坐在文官最前排的一个中年人便站起身来,稽首道:“大王,后胜有本。”
“后胜?”听到这个名字,田建微微皱了皱眉,想到史书上记载的这个人干出的蠢事,他恨不得现在就让人把这家伙拉下去咔嚓了。
不过眼下田建也就只能想想而已,对方毕竟是君王后的弟弟,说起来还是他的舅父,况且对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齐国的丞相。
如果这时候提出要砍了对方,不仅君王后那一关过不去,朝中那些支持后胜的势力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回到战国扫六合》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