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7章 勺舞人生(1/2)
今天月亮咋这么迟才升起来呢?还挺圆。
农历十八十九啦?农谚:“十八十九,杀条牛久”。意思是日落后要杀条牛那么久,月亮才会升起来。
冯城武边走边算:出发那天是农历六月初五,大哥生日,来悦文快半个月了,那确实不是十八便是十九了。
竟然出来快半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妈妈都还好吧?都还没敢写信回家,幸福来得实在太突然了。不行,爸妈肯定在等我的信,妈妈说过儿行千里母担忧。等下回宿舍就写,不能再拖了。哪怕先只说个大概:比方军训一个月、试用期两月合格才录用、其他一切都好。就这样冯城武边走边给爸妈的信拟了个提纲。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热闹非凡的东江夜市: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冯城武特意来到路边摊区域。其中有个摊位特热闹,一大圈人在围着叫好,冯城武不由自主地朝那摊位走去。
原来大家是在看一胖师傅炒蛋炒饭:锅勺摇动,饭粒翻飞,而其中最为灵动的竟然是师傅那憨腰;锅、勺、人合一,犹如舞蹈一般,博得大家阵阵叫好声。
等冯城武走近时,师傅刚好炒好一锅蛋炒饭正在分盘。冯城武看到盘里的饭粒松松散散的,每一粒饭都裹了一层鸡蛋,金灿灿的,香喷喷的,看到就食欲大增。
“师傅,这蛋炒饭多少钱一份?”冯城武问道。
“五元。”
五元,确实不便宜,但看那成色和份量,确实物有所值。
“好!我来一份。”
“后面买票。”师傅说着朝后面指了指。
后面坐着个中年妇女在剁红辣椒,腹部挎个大腰包,颇有点腰缠万贯的架势。
“在你这买票?”冯城武问那中年妇女。
“对头,几份?”
这是哪里人?冯城武差点听成“鸡粪”,忍不住想笑。
“一份。”
“五元。”
那妇女丢下手中的刀,手在围兜上连揩几下,接过冯城武的十元,从腰包里翻出五张一元的找回,再在小桌子上捡起一张烟盒纸裁成的小纸片画了个17递给冯城武。
接着又陆续有人来买票,她都是丢下手中的刀,习惯性地在围兜上连揩几下。看似挺讲究,可那揩手处,油光放亮!看到那“亮光”,冯城武已有些后悔了。
“有儿似粉妹跌(有二十份没得)?”胖子师傅分完盘就喊了一嗓子。
“儿似儿粉(二十二份)。”
“摇跌(要得)。”
四川的,经过这一番对话,冯城武能确定了。
接下来那胖师傅准备炒这二十二份了:
将锅(锅的直径不下六十公分,锅深足有二十公分)沿灶台边沿顺入(支锅的部位已改良成圆弧坡面形)。
然后从一大蒸笼里挖出二十二大碗饭放入一大饭钵中(那饭是蒸熟的,松松散散的,彼此不挨着,乍一看还以为是米粒);
接着向饭钵中连续打入二十二个鸡蛋,然后拿饭勺顺时针逆时针不停地搅拌米饭和鸡蛋,至和均匀为止;
然后右手拿一大勺,往灶台上一红色按钮上一磕,就点火成功了;
先将锅烧至冒烟,然后舀两大勺油淋入,又从锅中舀起洒向锅边,好几次;
见油温上来了,又向锅中舀入一大勺剁辣椒、三大勺红萝卜粒、一大勺洋葱粒、大半勺盐,勺在锅中来回搅动,菜粒滋滋冒着热气;
待滋滋声变小,白气变少,师傅手中的大勺又将灶台上的红按钮一磕,便关火了,但红萝卜粒、剁辣椒等还在嗞嗞冒油泡;
向锅中倒入之前搅拌好了的鸡蛋米饭,“滋~”,一大股白气腾空而起;
这时师傅右手又持大勺一磕——点火,左手戴上只厚厚的手套,用虎口钳住锅边,颇为吃力地沿那坡面将锅拉回来推进去,锅里的饭菜顺势从前边倒向后边;
推拉三五下后锅就好像轴承一样在灶台坡面里运转,严丝合缝;
锅内的饭菜渐渐地被从前边抛入空中,在空中划一道完美的弧线,从后边落入锅内,在空中形成一个阿拉伯数字“0”,就这样来回“写”几十遍;
正当大家叹为观止时,师傅右手中的勺子又在灶台上的什么按钮上一磕,灶内呼呼作响,左手将锅用力一拉,突然窜起一个大火球裹住被抛入空中的饭粒,照得大家满面红光;
接着师傅左手将锅朝前一送,接着米饭,同时火就灭了;
再一拉,又一个大火球窜入裹住被抛入空中的饭粒剧烈燃烧,大家又红光满面;
又一推接住米饭,火又灭了;
再一拉,又红光满面;
一推又灭了;
连续三次“红光满面”后,右手用勺子磕了下灶台上的按钮,呼呼声也戛然而止,勺子被撤到了一边,但左手还在不停地推拉让饭粒写阿拉伯数字“0”;
这时师傅已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萍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