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章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1/1)
对于《易经》,我们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肯定不陌生,因为几千年来, 自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它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 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我们知道,《四书五经》的首经为《易经》,《道德经》里有88句经文来自《易经》,中医的祖师爷《黄帝内经》中满书都是阴阳、五行、八 卦、太极……孔子曾经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这显然是孔子自己对《易经》没有过早重视的感慨,但《易经》作为“群 经之首,大道之源”,却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易学研究体系,由易学为主体的中国学术史,也由此逐渐成为展现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主体脉络,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它以象征阳爻的“一”和象征阴爻的“--”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 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归纳了“河图”和“洛书”的来历。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里出现,背负一图,即为“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一书,即为“洛书”。伏羲根据这一图一书画成了八卦,这就是著名的《周易》的来源。可以说《周易》中那些神妙的精髓都是由“河图”和“洛书”推演出来的,他们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殷商末 年,周文王囚禁在美里,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 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到了春秋时期,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的读了易经很多遍,又附注了很多内容,编辑了《易传》,也叫十翼,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它的意思是《易经》的 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即“三古”),由伏羲、文王、孔子三 个圣人完成(即“三圣”)。
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 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再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美里所作的《周 易》。
但是《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只有《周易》一种。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 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易经》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 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也正是宇宙万物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和谐 与统一。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人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行为的规范,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知变,应变,适变,就能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但是在现代社会,它却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人们都认为它很 深奧、难懂,都把它当成是一部“天书”。
其实学习易经也不是那么困难,只是你没有找对相应的方法,下一篇视频我们就一起来读一下易经,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
不想错过《易经人生智慧与经典传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